據海峽導報綜合報道,臺海局勢持續緊繃,英國雜志《經濟學人》1日的一篇文章指出,隨著大陸持續對臺施壓、美國威懾力逐漸喪失,臺海局勢正面臨關鍵轉折。文章認為,若美國總統特朗普為避免與大陸發生核沖突,可能選擇與大陸達成實質等同放棄臺灣的協議。
臺灣(資料圖)
臺灣商業周刊日前報道,美國“海湖莊園協議”后,特朗普“要求新臺幣升值到13.3兌1美元?”,雖然報道標題是疑問句,但臺灣“央行”立即大動作回擊;“央行”5月1日洋洋灑灑發出五大點澄清指出,自2021年來,美國財政部匯率報告都未發現貿易對手國有讓貨幣競貶,借以取得不公平競爭優勢,因此未指控任何對手國為匯率操縱國;美國財政部也沒有要求新臺幣升值,媒體報道“顯與事實不符”;臺“央行”與美國財政部溝通管道順暢,未來雙方仍將在良好互動基礎上,持續就總體經濟及匯率政策等議題交換意見。
市場瘋傳特朗普將逼迫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升值至13.3(目前為31.21),臺灣金融監管機構5月1日緊急澄清,強調美國財政部并未要求新臺幣升值。5月2日,新臺幣一路暴沖升逾8角創逾16個月高位,最高見31.145,日內漲幅超2.72%,因出口商及外資散戶紛紛猛拋美元外匯。交易員指出,這波受到ETF贖回款匯回及出口商恐慌性拋匯賣壓影響,新臺幣升幅超乎預期,一早漲勢即相當兇猛。
臺灣(資料圖)
推倒了多米諾骨牌。5月初,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出現劇烈波動,單日升幅逾3%。臺灣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猶如單日升幅,美元兌新臺幣匯率從32元一路降至31元,最終收在31.064元。隨后更是跌破30元大關,一周內從32元驟降至29.2元,漲幅遠超日本全年水平。臺“央行”雖否認美國施壓,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美國特朗普政府施壓新臺幣升值的結果。
自從臺灣企業開始拋售新臺幣以后,很多人都把這件事和日本當年的《廣場協議》聯系起來。
我們都知道,由于臺灣的資源有限,長期都非常依賴出口導向型經濟。如今臺灣市場動蕩,各大公司拋售臺幣加速對沖,必然會暴露出臺灣經濟的薄弱之處。目前臺灣金融行業對美投資高度依賴這一點,就已經引發了包括臺積電、臺灣壽險公司等大企業的經濟失衡風險。一旦臺灣經濟暴露出更多弊端,必然會有更多民眾自發上街抵制。這種情況下,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華爾街那邊的金融大鱷們都虧傻了,股市大跳水;反觀大陸這邊依然穩定。
臺灣(資料圖)
當新臺幣匯率曲線成為臺灣經濟的墓志銘,當臺積電工程師用腳投票書寫統一請愿書,這場危機已超越經濟范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試金石。大陸此刻的選擇,將決定兩岸是走向“北平模式”的和平過渡,還是見證“香港范式”的水到渠成。正如高雄漁港飄揚的五星紅旗所昭示:經濟融合的涓涓細流,終將匯成不可阻擋的統一洪流,而臺灣民眾終將懂得——唯有背靠祖國大陸,方能抵御霸權風暴;唯有擁抱統一,方能走出“失去的三十年”陰影。
這對我們顯然是一個重磅好消息,從大陸的視角來看,臺灣面臨的這場經濟與金融壓力,無疑是上天賜予統一進程的一份 “大禮”。長期以來,大陸始終堅定不移地奉行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致力于通過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拉近兩岸的心理距離。然而,臺灣島內局勢卻日益混亂,“臺獨” 勢力興風作浪,內部治理失序,經濟結構在外部沖擊下愈發脆弱,讓大陸迎來了更加主動塑造統一環境的戰略機遇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