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義烏5月11日電(張煜歡)“如果不是做了護士,我應該就去做‘碼農’了吧。”在位于浙江義烏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見到ICU護士侯楊昆的第一眼,許多人覺得戴著眼鏡的他不像一名護士,似乎更像一名“程序員”。這和他的興趣有關,大學期間他輔修了第二學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既能在ECMO(體外膜氧合器)及 CRRT (連續腎臟替代治療)管路中捕捉生命律動,也能在代碼世界里編織智慧網絡,這位被同事稱為“跨界王”的年輕人,在ICU里編寫著守護生命的“代碼”。
侯楊昆在ICU工作中。受訪者本人供圖
“其實最初我對護理專業的了解并不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認識到護理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使命和責任。”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侯楊昆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如是說道。
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侯楊昆被教導如何護理患者、如何提供專業的醫療支持以及如何在關鍵時刻給予患者及家屬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剛接觸到護理學時,我覺得護士應該是一個很簡單的工作,就是跑跑腿,發發藥。但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我發現這份工作不僅需要各種精湛的專業技術,比如急救中快速建立靜脈通路、B超引導下為患者留置動脈針、處理各種 ECMO及CRRT機器的報警等;還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掌握各種疾病的病理生理、臨床表現、治療方式等知識。”侯楊昆說。
在他看來,專業的急救與應急能力更是ICU護士不可或缺的本領。“ICU中的患者往往都是病情變化極快的患者,有時可能上一秒還在和你溝通,下一秒就發生了心臟驟停。”侯楊昆說,“這時候就需要護士保持冷靜,快速識別,迅速進行呼叫和搶救。”
此外,ICU護士還需頻繁為患者翻身,對體重較大的患者,常需多人協作,體力消耗極大。“當然,男護士體力與耐力的優勢就體現在這里了。除了為患者翻身,還有轉運患者、搬運儀器、心肺復蘇等操作,都需要足夠的力氣、耐力。”侯楊昆笑稱,“這方面男護士當之無愧要出更多力,所以我們往往也很受同事的歡迎。”
侯楊昆在ICU受到歡迎的另一個原因,正來源于他的跨界本領。
侯楊昆在工作中。受訪者本人供圖
“小侯,電腦卡了,快來救場”“怎么突然斷網了,小侯快來看看”……這些問題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出身的侯楊昆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如何讓自己的專業技能發揮更大用處?在盡善盡美完成本職工作之余,侯楊昆編寫了一個AI輔助輸血記錄生成的小軟件,廣受好評。
“在工作中,我發現輸血記錄書寫時有兩個問題:第一是耗時,每一條輸血記錄都要拼接患者的血型、血量、患者意識、匯報醫生以及輸血滴速計算等內容;第二是易出錯,在我們進行病歷質控時,會發現很多低年資護士的輸血記錄有各種各樣的記錄問題。”侯楊昆坦言道。
這些字符串的拼接,為什么不交給計算機來做?于是侯楊昆開始代碼編寫,僅用一天時間就做好了這個軟件。“然后我把它放在科室的共享盤,先讓每個組的組長試用,試用期間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之后再把這些問題收集整改后重新進行測試,測試了一段時間沒有問題后,才開始提供給科室進行使用。”侯楊昆說。
如今,醫院采購新系統時將之納入其中,侯楊昆也由此成為信息專科護士,在工程師和部門之間來回溝通,架起一座暢通無阻的“溝通橋梁”。
“其實無論是敲代碼還是扎針管,都是在編寫守護生命的‘代碼’。我的本職工作是一名護士,希望未來能將我的興趣更好地服務護理工作。”侯楊昆說。(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