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杯,稀世珍寶。九龍杯的神奇之處在于,注入酒水時,杯中便會出現九條金龍,其中一條金龍口含金珠,并不停游動,把酒水倒出,則金龍消失。重新注入酒水,金龍又會再次出現。
康熙當年對九龍杯愛不釋手,死后將之帶入墓中。1945年,康熙墓被盜,九龍杯也被土匪田老七偷走。后來,九龍杯被國民政府河北省警察局追回,當地政府將之上交故宮博物院。
國民政府敗退時,將故宮大量寶物運往臺灣。但是九龍杯卻自此神秘失蹤,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在清點時都沒有發現九龍杯的蹤影,有人說可能是國民黨轉運寶物時被人偷走了。自此以后,九龍杯再也沒有在世人的視野中出現過。
江西景德鎮有一位技藝高超的陶瓷大師,曾經親眼見過九龍杯,對九龍杯的神奇工藝很感興趣。他想如果能讓這樣的絕世珍寶重現人間,那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但是制作九龍杯的原材料當時已不可得,也沒有人了解其制作工藝。經過不斷地摸索和嘗試,他終于成功制作出與康熙用過的九龍杯幾乎一模一樣的復制品。
上海市委得知這一消息后,派人到景德鎮找到這位藝人,向他定制了一套總計36只九龍杯。這一套九龍杯制作完成后不久,這位藝人便去世了。九龍杯的制作工藝從此失傳,再也沒有人能夠復制出與之相近的九龍杯。這一套九龍杯,已成孤品,幾乎不可再次復制,因此極其珍貴,可以說是無價之寶。
1971年3月25日,羅馬尼亞政府代表團來到上海,這個由27人組成的代表團,是為羅馬尼亞總統來華訪問打前站的。我方在上海衡山賓館設宴招待代表團。衡山賓館拿出珍貴的九龍杯供羅馬尼亞的客人欣賞,羅馬尼亞工作組的成員們對這一神奇寶物果然大感驚奇,對九龍杯反復端詳研究。
可是,在宴會結束后,賓館工作人員發現九龍杯少了一只。他們反復尋找,一無所獲,這可把他們急壞了。他們把所有的角落,所有能想到的地方都仔細找了一遍又一遍,各種可能都想到了,就是找不到那只消失的九龍杯。
一直找到第二天,事情沒有任何進展,一點線索也沒有。這天中午,周恩來總理陪同越南勞動黨第一書記黎筍來衡山賓館就餐。事關重大,工作人員無奈只得將九龍杯丟失之事向周總理匯報。
周總理聽說后,十分重視,說:“九龍杯是國寶,一只也不能少。”周總理經過詢問,了解了大致情況后,說當時不是拍了錄像嗎,你們去把片子調出來看看,說不定能發現線索。工作人員恍然大悟,馬上與上海電影制片廠和上海電視臺取得聯系。通過調看錄像,他們發現,是羅馬尼亞代表團的一名文化秘書對九龍杯表現出極大興趣,趁人不備時,偷偷將一只九龍杯塞到了公文包里。
隨后他們把調查結果向周總理作了匯報,周總理指示,國寶要追回,但不能傷害彼此感情,不能讓對方下不來臺,從而影響兩個國家之間的友好關系。在得知當晚上海方面給外賓們安排了觀賞雜技節目的活動后,周總理告訴他們說,有辦法了。
賓館工作人員一頭霧水,不知道周總理有什么辦法能把那只九龍杯找回來。他們不敢貿然行動,但始終嚴密注視著那個羅馬尼亞代表的一舉一動,唯恐中間出現什么不測。
晚會上有一個節目是魔術,魔術師面前擺著三只九龍杯,只見他拿出道具槍,對準九龍杯。只聽“呯”的一聲,其中一只九龍杯不見了,大家都感覺很驚訝。魔術師說:“你們知道那只九龍杯去哪里了嗎?現在我就把它再變出來。”接著他徑直走到那名羅馬尼亞代表身邊,說道:“大家請看,那只九龍杯跑到了這位先生的包里。來,請打開包讓大家看看。”
那個羅馬尼亞代表瞬間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眾目睽睽之下,他只得打開公文包,把那只九龍杯拿了出來。整個觀眾席一下子沸騰了,掌聲雷動。大家都以為這是魔術師精心設計的節目,誰也不知道背后潛藏的秘密。事后那個羅馬尼亞代表既羞愧,又感動,他感激我們把他的這件“丑事”就這么不動聲色、輕描淡寫地給掩蓋過去了。
就這樣,那只不翼而飛的九龍杯,在不傷害彼此感情、不讓對方難堪的情況下,被巧妙地找回來了。這就是周總理巧施妙計,讓九龍杯失而復得的故事。
在網絡上,還流傳有關于九龍杯丟失事件的其它故事版本,有說1960年被外賓拿走的,還有說1972年被美國總統尼克松拿走的。這兩個版本經過考證,皆不屬實。1972年尼克松拿走九龍杯的故事,已被相關報刊雜志辟謠過,純屬子虛烏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