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公布了2025年保送生資格名單,其中有260個資格名額,是來自國際五項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以下簡稱“國集”)。
這260人,歷經層層選拔,堪稱“三最”:中國最頂尖高中的最牛高中生們的最硬核比拼。
再換句話說,要問國內哪些高中最牛,這份競賽獲獎名單的說服力、權威性,也是業內公認的。
那么,今年的260個最強高中生名額,都分布在了國內哪些最牛高中?我們做了一份最新盤點。
我們常說的學科競賽,是五大學科競賽的簡稱,全名為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競賽科目主要包含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和信息學五門學科。
學科競賽的賽程大致可分為預賽、復賽(省賽)、決賽(國賽)及國際賽事這幾個賽程,涵蓋市級賽事、省級賽事、全國賽事、國際賽事四個級別,不同階段對應的難度和含金量也不同。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數學、物理、生物學這三門學科,在省級競賽階段可決出省隊和一二三等獎,入選省隊等于是拿到了決賽的入場券。化學略有不同,通過復賽決出一等獎,再在一等獎中組成省隊參加最終決賽。信息學的初賽場次更多,采取的是層層淘汰制。
如果能從省賽走到國賽,競賽的含金量就更高了。
國賽分為金牌、銀牌、銅牌,金牌中的靠前者可以進入國家集訓隊。只要進入國家集訓隊,就意味著拿到清華北大的保送資格。
從今年的國家集訓隊名單來看,數學奧賽中的金牌前60名,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賽中的金牌前50名,可以進入國家集訓隊。
為什么說這個名額的含金量極高,用數字可能更加直觀。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全國普通高中在校生數量為2922.3萬人。從歷年情況來看,五大學科競賽國家集訓隊的名額每年僅有260個左右。
這不是萬里挑一,而是十萬里挑一。
即便未能入選國家集訓隊,只要在學科競賽中獲得銀牌及以上的學生,一般都可以通過獲得“強基”資格進入國內一流高校;獲得銅牌也有機會被C9高校錄取。
而且,從近年來C9高校的錄取人數及對應渠道來看,在特殊類型招生中,“強基”是招生人數最多、上岸機會最大的一個。2024年清華大學內地總招生人數中,通過“強基”錄取的占比超過25%。(感興趣的家長可戳:破格入圍,降分錄取!全國超1900人,四川124人)
綜上,可以這樣說,五大學科競賽成績是當下進入國內一流高校的絕對“硬通貨”。
把這個背景捋清楚了,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說競賽成績是衡量一所高中的重要指標,也不難理解為何國內的頂尖高中們都在不惜成本地打造競賽及強基教練團隊了。
根據陽光高考平臺公布的名單資料,共有22個省市的260名學生進入2024年五大學科競賽國家集訓隊。(注:陽光高考網公示時間為2025年,五大學科競賽國賽結束時間為2024年年底,為方便與往年數據進行比較,將最新名單統一稱為“2024年五大學科競賽國家集訓隊”。)
其中,浙江以33人位列第一,是22個省市中唯一超過30人的省份;湖南、重慶均以27名并列第二;廣東、上海分別以26名、25名位列第三、第四;四川以22名位列第五。北京、湖北、江蘇分別以19、18、15名緊隨其后,并斷層領先于后面的省份。
來自浙江、湖南、重慶、廣東、上海、四川這6個省市的隊員占了國集總人數的60%以上,成功進入全國競賽人才培養的頂尖梯隊。
值得一提是,浙江、湖南、重慶、廣東、四川、北京、湖北、江蘇8個省市實現了五大學科競賽的大滿貫,意味著這些地區的競賽教育發展均衡、全面。
2024年五大學科競賽國家集訓隊省市分布
再來看看具體學科的入選隊員分布:
數學競賽:上海12名,湖北9名,浙江8名,重慶、廣東、四川均6名;
化學競賽:廣東10名,浙江7名,四川6名;
物理競賽:上海8名,湖南、廣東、北京均為5名;
生物競賽:湖南11名、重慶10名,斷層領先其他省市;
信息學競賽:浙江9名,湖南、四川、江蘇均為6名。
從以上排名可以看出,浙江的數學、化學、信息學國集隊員數量均位于全國前列,物理和生物學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僅以2024年國集隊員數量來看,浙江這個傳統競賽強省,依然保持了絕對的領先。
上海在數學、物理學科,湖南、重慶在生物學科,廣東在化學學科上的人數,均以大差距領先于其他學校,也一定程度體現了他們在這些科學競賽領域的統治力。
四川在數學、化學、信息學學科排名也均位于前列,成績可謂相當不錯。
各省市近三年五大學科競賽國家集訓隊人數分布變化
從近三年的數據來看,浙江、湖南、重慶、廣東、上海、四川、北京、湖北等老牌競賽強省市的地位一直穩固,雖偶有名次變化,但都穩定在頭部梯隊。
浙江連續三年保持領先地位,但與排名第二的省市差距逐漸縮小。重慶、廣東進步顯著,分別闖入全國前五,展現了在競賽教育上的后發優勢與強勁動力。
說完了各個省市取得的成績,我們再來看具體的學校較量。
本次共有95所高中成功進入到了2024年五大學科競賽國家集訓隊。
榜單前6名的中學差距都很小,且入選國集的人數均超過10人,分別是:
-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13人
- 重慶市巴蜀中學校12人
- 成都市第七中學11人
- 上海中學11人
-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10人
-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10人
排在較前行列的還有:
-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8人
- 深圳中學7人
- 長沙市長郡中學6人
-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6人
-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6人
- 杭州學軍中學(含文淵)6人
2024年五大學科競賽國家集訓隊中學分布
另外,我們還統計了過去兩年國家集訓隊中學分布的情況,具體數據如下:
2023年全國共有82所高中的學生入選國家集訓隊,前十分別為: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22人
成都市第七中學16人
上海中學12人
重慶市巴蜀中學11人
深圳中學9人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9人
杭州學軍中學9人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9人
長沙市長郡中學8人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8人
溫州中學8人
2022年全國共有84所高中的學生入選國家集訓隊,前十分別為: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15人
成都市第七中學14人
上海中學13人
重慶市巴蜀中學12人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10人
杭州第二中學10人
衡水第一中學9人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8人
深圳中學7人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6人
對比近三年的數據,我們發現:
第一,國內頂尖高中的整體地位相對穩定。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成都市第七中學、上海中學、重慶市巴蜀中學校、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等學校連續三年躋身榜單前十位。
第二,頭部中學內部競爭激烈。今年,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以13人位列榜首,雖然數學和信息學競賽無人入選,但生物學一科便有10人入選,直接幫助學校登頂榜首,展現了學校在生物學競賽領域的強勁實力。重慶市巴蜀中學校和成都市第七中學在五大學科競賽上均有人入選,不僅綜合實力強,并且學科發展也很均衡。
第三,各中學之間差距逐漸減小。2022年,榜首前三的學校共占42個席位;2023年,榜首前三的學校共占50個席位;2024年,榜首前三的學校共占36個席位。說明老牌競賽強校的“壟斷力”正在逐漸削弱,更多的學校正在強勢崛起。
從具體學科來看:
數學競賽中,有30所學校入選國集。上海中學不負數學競賽強市盛名,以8人位居榜首;重慶以6人緊隨其后,成績亮眼。
化學競賽中,學校分布相對均衡,有41所學校入選國集。廣州大學附屬中學以3人位居榜首,成都市第七中學、成都外國語學校、深圳中學等7所學校以2人并列第二。
物理競賽中,有30所學校入選國集。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以5人位列第一,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上海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以3人并列第二。
生物學競賽中,有24所學校入選國集。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以10人登頂榜首,重慶市第一中學校以7人位列第二,這兩所學校斷層領先于其他學校。
信息學競賽中,學校分布也相對均衡,有36所學校入選國集。長沙市長郡中學4人、成都市第七中學3人、成都外國語學校3人,分別位列榜單前三。
注:文章圖表均根據陽光高考網等公開資料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