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暑島,一個在地圖上幾乎找不到的小島,居然擁有足夠6萬人用的淡水資源,環礁面積更是馬爾代夫首都馬累的十倍。
有人說它只是人工吹填出來的新島礁,也有人驚訝它的資源和空間已經超越許多國際知名海島。
一個本來只能容納幾十人駐守、淡水都要靠外運的偏遠礁盤,如今一躍成為南海上的“大島城”,這背后的轉變和未來走向,實在讓人意想不到。
一、
在不少上了年紀的南方漁民記憶里,永暑島原來根本就沒有“島”這個模樣。
幾十年前,它就是南沙群島里一塊不起眼的暗礁,只有退潮時露出一點礁石。可別小看了這個小礁盤,這里正好扼守著南海的交通要道,哪怕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越南和菲律賓這些國家也時不時派船來鬧事。
那時候咱們的漁船、漁民常常在這片海域吃虧,甚至有家庭因為出海而失去了親人。
轉折出現在1988年,中國在永暑礁上建起了第一個海洋觀測站。那時候條件極其艱苦,官兵住的是簡易房,喝水只能靠從海南島拉,甚至下雨時得想盡辦法接水。
別說6萬人,就是幾十個人長期駐守都要為生活發愁。可即便這樣,大家都明白,這塊礁盤就是南海的“門閂”,守住了它就是守住了家門口。
2014年以后,事情有了根本變化。中國開啟了大規模填海造陸,短短半年,一座2.8平方公里的人工島拔地而起,永暑島從此有了“島”的名頭。
不僅如此,島上還修起了3000米長的機場跑道,萬噸級港池和現代化營房也一一建成。
曾經的荒涼小礁盤變成了南海明珠,這在很多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最讓人沒想到的,是島上居然挖出了地下淡水。地質隊鉆了二十多口井,有一半打出了能喝的水,而且水質還不錯。
科學家測算,每年光靠降雨,淡水補給能達到364萬立方米,足夠6萬人正常生活使用。這下,永暑島的未來一下子變得不一樣了。
二、
很多人一聽“南海小島”,腦子里總是浮現出一片狹窄的礁石或者一座孤零零的小房子。但永暑島的環礁面積,足足有108平方公里!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被譽為“世界旅游天堂”的馬爾代夫首都馬累,總面積還不到2平方公里。永暑島的環礁,差不多能裝下十個馬累。
更關鍵的是,馬累雖然風景美,但受地理條件限制,人口密度極高,常年缺水,島上的生活用水大部分還得靠海水淡化。而永暑島剛建成幾年,地下淡水就能滿足6萬人生活,連科學家都覺得不可思議。以前,島上官兵洗澡都要省著用水,如今只要好好管理,島上的自給能力完全不輸給世界上那些有名的海島城市。
環礁面積大,意味著發展空間足夠。永暑島四周的瀉湖水深適中,早早打通了航道,萬噸級船舶可以自由進出。換句話說,這里不但能養活人,還能發展漁業、港口、旅游,甚至搞科研和工業。
想想看,馬爾代夫靠著海景和旅游帶動了整個國家經濟。如果永暑島有朝一日開放旅游,搞起海島度假村、海上運動,吸引國內外游客,完全有可能成為“國版馬爾代夫”。更別說這里遠離塵囂,環境好,海產品豐富,島上的淡水也成了一個巨大的吸引點。
三、
永暑島的潛力,遠遠不止“城”這么簡單。首先,淡水和空間解決了最根本的生存問題,有了這兩樣,未來無論是搞建設、吸引人口還是發展產業,底氣都足。現在島上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從公路、營房到電信、供水系統,樣樣不落。再往后,各種服務設施、旅游項目、科研基地、應急救援點都能慢慢鋪開。
其次,這座島的位置太關鍵了。它正好卡在南海幾條最繁忙的航道交匯點上,不管是發展經濟還是保障船只航行安全,都有天然優勢。未來,永暑島能為南海過往的漁船、商船、科考船提供補給、維修、救助等服務,成為真正的“海上守護神”。
更進一步說,永暑島的生態資源和礦產資源也很可觀。島周圍海域,魚類種類豐富,是天然的漁場;海底礦藏也有開發潛力。對于中國這樣人口眾多、資源緊張的大國來說,南海的每一塊島礁都不能輕易放棄。
此外,永暑島還有著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南海的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永暑島上有機場、有港口、有補給能力,未來還可以支持更多的科研、應急、民用項目。這樣一來,無論是維護主權、發展經濟、保障民生,還是應對突發事件,都能有更大把握和主動權。
當然,永暑島的開發也不是一帆風順。臺風、海浪、遠距離補給、生態保護、國際輿論壓力……
這些都是現實要面對的問題。但只要基礎打得牢,把生態保護、資源開發和民生發展結合起來,這座小島就能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大島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