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中建二局三公司西南分公司員工參觀漩口中學遺址、汶川博物館以及汶川縣城鎮居民安置小區三期,援建的親歷者楊俊德同志回顧了“三天半一個結構層”的項目建設過程,向在場員工講述西南分公司僅27名員工的項目管理團隊,在汶川縣主要交通中斷、物資運輸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如何克服一切困難和險阻,最終以不到七個月的時間完成全部施工,被授予“廣東省優良樣板工程”的典型事跡。
映秀參觀
“我清楚的記得,畢業參加工作的第三天,我就和另外4位同事一起到這個項目報到了,我們現在開進來2個小時的車程,那天整整坐了7個小時才到項目,真的像到了一座孤島”。黨員陳東同志回憶到。
映秀參觀
十七年來,雖相隔千山萬水,三公司人從未忘記援建歷史。每一次紀念都是一次致敬,致敬在那個各種資源極度匱乏的極重災區的特殊時刻,建設者們咬緊牙關、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汶川的建設任務;每一次致敬都是一次精神傳承,把攻堅克難的初心時時放在心上,傳承“心系什邡情系汶川首都意識奧運標準科學援建不辱使命”的援建精神。在映秀漩口中學,大家共同緬懷與銘記,對生命的脆弱和堅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汶川博物館內,通過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更系統感受汶川從古羌文明到新時代的歷程。
援建地點合影
走出安置小區,望著后門那顆大的洋槐樹,青年員工陳梓陌感慨到:“四季輪轉,夏季來臨,當再一次鄭重念出入黨誓詞,莊嚴宣誓、字字鏗鏘,我們不僅會在深切緬懷中接續奮斗,更將在薪火相傳中,不辱使命,砥礪奮進”。(夏義苗/鄢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