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燒烤、榕江“村超”等IP接連出圈后,2025年的中國文旅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由Z時代主導的價值重構。這群成長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用“反向旅游”“碎片化購金”等新消費邏輯,撕碎了傳統文旅產業的標準化劇本。
新規則一:情緒價值>景區價值
“特種兵旅行”的退潮與“松弛感度假”的崛起,折射出年輕人對旅行本質的重新定義。云南騰沖熱海景區的沸騰溫泉旁,95后游客不再滿足于拍照打卡,更熱衷于參與當地非遺扎染工坊,將旅行記憶轉化為可穿戴的文化符號。數據顯示,2025年“五一”期間,帶有療愈屬性的森林冥想、禪茶體驗類產品預訂量同比增長210%,情緒消費成為文旅產品溢價的核心要素。
新規則二:技術重塑體驗邊界
在北京五道口京張鐵路遺址公園,AR手繪技術讓游客用手機就能召喚出蒸汽火車歷史場景;蘇州全域“AI避高峰”系統根據實時人流,為每個游客生成定制化路線。更具顛覆性的是菜百首飾推出的“元宇宙珠寶展廳”,用戶不僅能在虛擬空間試戴限量款,還可將數字藏品同步至社交平臺——這種虛實交融的體驗,讓傳統珠寶消費的決策周期從7天縮短至2小時。
新規則三:縣域經濟的逆襲邏輯
當一線城市景區因“預約難”“排隊久”勸退游客時,安徽懷寧、湖南新化等縣城正以差異化體驗突圍。浙江桐廬通過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油化廠文創園,將老肥皂生產線改造為劇本殺場館,周末單日客流量突破3萬人次。這種“非標化”運營策略,恰恰擊中了年輕人對“去景區化”旅行體驗的渴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