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鋼蘇勒德和朋友一起趕羊。奧藍 攝
中新網錫林郭勒5月11日電 題:每年初夏,牧民鋼蘇勒德都要辦一場“珍珠節”
作者 奧藍
“90后”的鋼蘇勒德是錫林郭勒草原上的一名牧民。5月11日是他家近期最熱鬧的一天,他要辦一場“珍珠節”。一大早,周邊的牧民親朋趕來幫忙采“珍珠”,共同祈福牲畜“如珍珠般灑滿草原”。
在錫林郭勒草原上,閹割雄性幼畜是牧業生產中保證牲畜質量的重要技術性工作。牧民將雄性仔畜睪丸稱作“珍珠”,將為雄性仔畜去勢的日子稱為“珍珠節”。它無固定日期,也不見于節慶名錄,每戶牧民根據羔群狀況自定日子,一般在五六月舉辦。
鋼蘇勒德之前曾在城市工作和生活,2020年返鄉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成為一名牧民。當天是他主持的第5個珍珠節。早上7點半不到,就有親朋趕來“捧場”了。鋼蘇勒德和媳婦早早準備好早茶,與大家聊著家常、交流牧業生產中的經驗。
“如今草原上返鄉放牧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很多都喜歡現代化的牧業生產,但我更偏愛傳統的草原生活。”鋼蘇勒德告訴記者,“珍珠節”就是這樣一種在草原上傳承至今的游牧智慧,家家都在進行,但他的流程和方式都盡可能地“復刻”傳統。
待準備工作就緒,大家齊聚羊圈旁,鋼蘇勒德和姐夫先一起進行了一場點牛糞的儀式。倆人將牛糞放在熏爐中點燃,將采“珍珠”用的手術刀用牛糞煙反復熏好幾遍。鋼蘇勒德的手術刀是爸爸傳給他的,年紀比他都大。
“這是祈福,也是一種消毒手段。牛糞煙本就具有驅蟲,殺菌的功效。”鋼蘇勒德告訴記者,牛糞熏爐會一直燃著,直到“珍珠”全部采完。
圖為鋼蘇勒德正在牛糞熏爐旁磨刀。奧藍 攝
采“珍珠”的整個過程宛若流水線作業。女性牧民負責在羊圈內,將小公羊挑出。男性牧民兩兩一組,一人將羊抱住,一人采“珍珠”。
鋼蘇勒德的搭檔是他的好朋友烏尼日查干。他倆搭配默契,每只小公羊的“手術時間”都不超過1分鐘。他倆解釋說,這樣的模式和手法都是父輩傳承下來的,效率高,羊羔痛苦也小。
“這是我今年參加的第一場‘珍珠節’。”烏尼日查干當天一大早從200余公里之外趕來幫忙。他告訴記者,這里地廣人稀,每逢親朋有需要,人們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相助。“這樣的互相幫助,也是草原上重要的生存智慧。”
圖為鋼蘇勒德(左一)正在和伙伴配合采“珍珠”。奧藍 攝
“采‘珍珠’其實是重要的牧業生產工作,但牧民們會想辦法讓它不枯燥、不難過,而是想辦法讓它成為一件開心的事、一場歡聚的小盛會。”剛蘇勒德告訴記者,這樣的心態,也是草原教會牧民的。
今春,鋼蘇勒德家出生了100多只小公羊,“珍珠”收集了一桶。當日中午,他將“珍珠”烹飪成佳肴,招待親朋。“在我們牧民心里,這是特別高興的時刻。今天的‘珍珠’越多,意味著秋日的‘收獲’越多。”(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