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被討厭的勇氣》,我才明白,我們常常陷入原地打轉的怪圈:
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是太想好。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即興演出,每一天都是現(xiàn)場直播。
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成長不是追求無懈可擊,而是在不斷行動中學會自我接納。
01|完美是拖延的溫床
你有沒有經(jīng)歷過提交任務的時候,
畢業(yè)設計、年終述職,在上交前反復校對格式,
每句話也被一次次梳理,直到最后的期限,
心里仍然有一個聲音,“還沒到最好,就不要上交。”
《被討厭的勇氣》里說“
“人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他們享受‘還未失敗’的狀態(tài)。”
完美,是我們想象出來的入場劵,
可惜,這場入場劵永遠無法兌換。
當我們發(fā)現(xiàn)交付的東西一個字的疏漏,心里肯定會這樣告訴自己
看吧,我還沒有準備好。
完美是拖延的溫床,在追求完美,是害怕暴露自己其實是‘不完美’的那一個;
但只有先出發(fā),才可以看到路在哪里。
02|焦慮的深淵里,別人都過得很好,除了自己
是不是常常以為壓力來自“做得還不夠”,
我不夠好,所以沒人在乎,無人在意。
但實際上,更多的與‘不存在的理想自我’較勁。
看到朋友圈,一個人在某某溫泉讀書,在北歐旅居發(fā)攝影心得,在創(chuàng)業(yè)中拿下投資合作。
會當然的想,他們怎么能做到的?我又錯在哪兒?
我們需要覺察到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了那么一點點”,
然后像書中所提的“課題分離”,
先把眼前的、自己的任務點分開,
才能不受無關他人的聲音夾擊。
也像《小森林》市子的節(jié)奏,
“今天,我就做這一件事,不更多,不更少。”
03|唯有接納不完美,自卑才不是阻礙
我們從小就努力做個“好孩子”,
不惹爸媽生氣、考第一、做人要懂事、不添麻煩……
可長大,變成了什么?
“犯錯=不好”“不完美=沒人愛”,這成為了內(nèi)心的標準。
于是長大后,哪怕早已優(yōu)秀,卻仍舊用“不夠好”鞭策自己。
讀《被討厭的勇氣》時,有句話印象深刻:
人都處于追求優(yōu)越性這一“希望進步的狀態(tài)”之中,樹立某些理想或目標并努力為之奮斗。同時,對于無法達成理想的自己就會產(chǎn)生一種自卑感。
但是人的自我價值,從來不由他人來決定。
我們多么在意別人評價,就把自己掌控權藏得有多深。
自卑并不是我們配不上,而是害怕:
萬一人家知道我不是最棒的,是不是就不會看重我了?
萬一發(fā)出去這條朋友圈,暴露出自己的缺點,別人會不會嘲笑我?
但真相只有一個,
你不是不夠好,而是你從未原諒自己的不完美。
寫在最后:
有人說,想走出去,去怎么推不開一扇窗;
也有人說,每件事我都用力做好,怕出錯。
我想說:你很棒!只是你忘了肯定。
無需完美,無需自卑,
可以出錯、也可以走出去。
就像《楚門的世界》結尾,楚門面對所有的鏡頭,只輕輕地敬禮而走:
假如再碰不見你們,祝你們早安、午安、晚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