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上熱搜了。
但這次,不是因為高考,而是因為一句話——
“我們這代人的使命,是科研報國。”
說這話時,他站在清華的講臺上,語氣平穩,眼神堅定。
他叫龐眾望,考入清華七年后,已經是博士生,科研項目接連出成果。
可誰能想到,這個干凈清瘦的大男孩,曾是被命運重錘過無數次的人。
01
龐眾望出生在河北滄州。
從他睜開眼那天起,家里就是一地雞毛。
父親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時好時壞,有時人都找不著。
母親癱瘓在床,連站都站不起來。
一家子,全靠姥姥姥爺四處撿廢品拉扯。
他小時候住的房子,是村里最破的那種。
屋頂掉土,地面犯潮,一下雨就得端盆接水。
鍋碗瓢盆全是撿來的,桌子也搖搖晃晃,連個像樣的沙發都沒有。
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龐眾望長成了個頂頂懂事的孩子。
四歲,他踩著小凳子學做飯,燒水、洗衣服、照顧母親,樣樣精通。
六歲,命運又開了個更大的玩笑——他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
手術要五萬塊,那可是龐家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
母親坐著輪椅,帶著他挨家挨戶去借錢。
鄉親們看著這對可憐的母子,有人借錢,有人送米送面。
手術成功了,孩子救回來了,但家也徹底負債累累。
初中開始,龐眾望就靠撿瓶子、收廢紙補貼家用。
放學路上,他常常拎著一大袋礦泉水瓶回家。
母親問他:“你不怕被同學笑嗎?”
他說:“笑就笑唄,我又不偷不搶。”
他成績一直很好,獎狀貼滿了整面墻。
高中考上了縣里最好的中學,可每月只能回家一次。
他放心不下母親,就提前寫了30封信,一封一封寄回家,陪母親解悶。
說到底,這孩子一直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02
很多人都說,他的情感表達太少,不夠溫情。
可若真了解他的人就知道,龐眾望從來不是那種愛說話的孩子。
他不輕易喊“媽媽我愛你”,
但會在母親住院時,每天做飯送到床邊。
他不擅長表達感情,
但會在學業最緊張的時候,還堅持寫信寄回家,只為了讓母親安心。
有一回,他路過花壇,看到一只流浪貓蜷縮在角落。
他沒說什么,轉頭跑去買了包牛奶,一點點倒進瓶蓋里喂貓。
朋友看著他說:“你干嘛這么細心?”
他笑著回了一句:“小東西太瘦了,看著心疼。”
那是他心里的一面鏡子。
真正壓垮他的是2020年。
那一年,母親因病離世。
她沒能看到兒子穿上學士服的樣子。
他在實驗室收到母親病危的電話,一路狂奔回家,卻終究沒趕上。
那天晚上,他坐在床邊發呆,屋里只剩下母親的照片和那臺破輪椅。
他沒哭,只是拿出母親生前看過的那30封信,一封封又讀了一遍。
03
他用七年時間,把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炸。
現在的龐眾望,是清華精密儀器系的博士生。
項目做得風生水起,論文和專利一項接一項。
他說,科研就像是“熱水突然澆在腦袋上,靈感一閃,趕緊抓住。”
別人還在打游戲,他已經在實驗室連夜敲代碼。
光網絡、光纜預警、地基感知……這些技術聽著復雜,卻可能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除了研究,他還去支教,教孩子識字、講故事、說理想。
他說,他想讓更多孩子知道,出生在哪里,真的沒那么重要。
關鍵是你敢不敢向前走,敢不敢咬牙扛下去。
結語
如今的他,依舊不富有。
住的房間不大,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盞臺燈。
但他活得清澈,走得篤定。
母親留給他的,不只是生命,還有一種骨子里的倔強和豁達。
哪怕前方風大雨急,他也學會了怎么握緊方向盤。
他說,值得驕傲的事還在后頭。
他說,不想辜負“眾望”這個名字。
的確,他沒辜負任何人。
更重要的是,他沒辜負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