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工業學校學生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專業技能扎實、理論知識豐富,能吃苦耐勞,我們非常喜歡這樣的員工。”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多功能汽車廠潘曉東告訴記者。
職業院校優秀人才的培養,得益于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也得益于職業教育評價模式的創新。山東省昌邑市聚焦“三個轉變”,深入探索“縣校兩級聯動、政校企社協同”的產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建設改革,持續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強化評價隊伍
推動評價主體從“單一”變“多元”
2022年以來,昌邑市發揮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作用,通過搭建產教合作平臺、建設產業學院等方式,構建政府、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學生家長、用人單位等社會多元主體參與的職業教育評價共同體,提升職業教育適應性。
學校與企業共建“一體化課程”,把知識點轉化為任務點,每個任務點的教學實踐評價由校企一起完成。任務點共分配到3個學習階段——課堂實訓、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由專任教師、企業師傅和客戶根據學生的任務完成質量打分,形成學生學習與企業實踐的全過程評價記錄和較為客觀、完整的學生崗位勝任力評價。
“自我市將產教融合質量納入職業教育評價以來,中高職院校更加重視對接行業崗位標準和企業用人標準,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精準性和有效性大大增強。”昌邑市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成員、總督學王軍芳介紹說。
健全德技并修
推動評價形式從“平面”變“立體”
昌邑市立足實際,構建了縣校兩級產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縣級層面形成包括背景、投入、過程、成果評價在內的4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43個三級指標的產教融合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校級層面形成產教融合模式下學生學業發展性評價體系和教師產教融合能力評價體系。
“我校從學生的道德修養、學業水平、實習實訓、創新創業能力、工匠精神5個維度,研制了差異化、鼓勵性、監督式三級學生發展綜合素質評價標準鏈。”濰坊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校長黃官祝告訴記者,“學校制定‘指導性’評價標準,規定評價內容和基本要求;各二級學院根據專業特點制定‘差異化’評價標準;各班級根據學校和二級學院評價標準再制定‘個性化’班級評價標準。”
“為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多樣化、學生升學與就業差異化需求,我校形成‘分層次、多形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將人才的培養劃分3個層次,既照顧到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守住畢業標準的底線,又通過多元化評價標準,激發了學習能力較強學生的積極性和成就感。”濰坊市工業學校校長姜洪濤說。
深化質量提升
推動評價內容從“粗放”變“精細”
在對職業學校教師的評價中,昌邑市聚焦破解“指標至上”的形式化評價和“關注結果”的功利化評價,強化“質”和“量”的雙元評價,分別從教師的師德師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研水平、服務企業能力5個維度進行評價,以評促教,實現了教學與市場新技術、新工藝、新要求、新標準的對接,提升了教師實訓教學的效度及效能。
“我暑假去企業進行了一個半月的崗位實踐,收獲頗多,對自己今后的實踐教學有了新的規劃。”濰坊市工業學校教師孫靜靜說。
依托縣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昌邑市對職業院校專業建設過程及成效進行評價,與企業共同建立“縱橫多維分析、崗課賽證相融”的專業評價體系。
“在以質量為核心的就業評價政策下,我們改變了過去只重視畢業生就業率的觀念,不斷優化畢業生就業質量,突出對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專業對口率、職業發展情況、畢業生滿意度、家長滿意度等的評價。”濰坊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就業處主任李美杰告訴記者。
“一直以來,我市努力破解職業教育評價難題,2024年,職業教育兩個項目入選山東省教育評價改革項目庫,為我們用評價改革倒逼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做法提振了信心。”昌邑市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陸振偉說。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13日 第05版
作者:本報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魏元春 董友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