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機圈出了個讓業內直呼"萬萬沒想到"的數據:在海外手機市場,小米雖然穩坐國產頭把交椅,但緊隨其后的既不是OPPO、vivo,也不是傳音、榮耀,而是平時低調的聯想。更讓人意外的是,聯想手機今年一季度在海外狂攬250億營收,同比暴漲16.7%,增速是市場平均水平的4倍。
要理解這事有多反常識,得先看看整體格局。全球手機市場早就是中國品牌的天下,前十大品牌里除了三星、蘋果,清一色都是中國面孔。
但以往大家總覺得,國產手機出海就是小米、傳音在非洲印度打天下,華為在歐洲搶市場,沒想到聯想這個"老資格"居然在海外悶聲發了大財。
數據不會說謊。IDC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聯想(含摩托羅拉)海外手機出貨量高達1371萬臺,這個數字比OPPO、vivo的海外銷量還多。更夸張的是營收,34.2億美元(約250億人民幣)的海外收入,讓聯想成了除小米外,在海外市場最賺錢的國產手機廠商。
要知道這成績是在美國市場拿下的——這個連華為都進不去的地方,聯想摩托羅拉硬是靠著9.9億美元營收,把市場份額沖到了第三,僅次于蘋果、三星。
聯想手機能在海外支棱起來,全靠十年前那筆"蛇吞象"的收購。2014年聯想花29億美元買下摩托羅拉移動,當時很多人覺得是接盤俠。但現在看來,這步棋走對了:摩托羅拉在美國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就像回力鞋在老北京人心中的分量。特別是在運營商渠道,摩托羅拉手機能直接進AT&T、Verizon的門店,這種待遇連谷歌Pixel都羨慕。
更絕的是聯想的打法。在印度、非洲這些新興市場,摩托羅拉走的是"高配低價"路線。比如最新款折疊屏手機,國內賣七八千,海外只賣599美元,直接對標三星Z Flip但便宜一半。這種"田忌賽馬"的策略,讓摩托羅拉在北美市場混得風生水起,折疊屏銷量甚至沖進全球前五。
不過聯想手機也有明顯短板。一季度全球出貨量1385萬臺,99%都來自海外,國內市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種"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模式,雖然賺到了真金白銀,但也意味著要時刻應對海外市場的政策風險。就像這次在美國賣得好,萬一哪天政策收緊,風險可不小。
說到底,聯想手機的逆襲給行業提了個醒:國產手機出海不是只有性價比一條路。有人靠機海戰術打天下,有人靠高端旗艦樹形象,而聯想愣是靠著"美式老字號"摩托羅拉,在紅海市場殺出血路。這或許能給其他廠商啟發:有時候,手里攥著個有故事的老品牌,比砸錢搞營銷管用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