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一位網友發(fā)視頻,視頻里一名穿保安制服的男子竟然光天化日的在街頭砸一輛特斯拉,整個車身被砸的稀巴爛,一開始網友懷疑他是不是仇視特斯拉。
但是后來知情人透露這個車主曾經罵保安是“看門狗”,并且這個車的損失已經到了可以上刑事責任的地步了。
車主為什么要辱罵保安?保安最后真的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及文內
光天化日打砸汽車?
5月10日,溫州市區(qū)的一條街道上,一陣玻璃破碎聲劃破了午后的寧靜,一名身穿保安制服的男子站在一輛紅色特斯拉后方,手里舉著一塊車牌,猛地砸向后擋風玻璃,車窗碎裂,碎片四散,而男子的表情卻毫無懼意,反而帶著一股怒氣未消的狠勁
這一幕被對街的路人拍下,很快在網絡上瘋傳,引發(fā)了數以萬計的轉發(fā)和評論,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這名保安的行為并非一時興起,而是蓄意而為,他先是撿起掉在地上的車牌,然后快步走向車輛,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用力猛砸,似乎早已忍耐到了極限
砸完車窗后,他甚至停下腳步,盯著遠處開來的另一輛車,仿佛在用眼神警告:別再挑戰(zhàn)我的底線,而這輛紅色的特斯拉,也并非毫發(fā)無損的第一次受害,根據現場目擊者和拍攝者的說法,這輛車此前已經遭到多次破壞,前機蓋有刮痕,后視鏡破裂,后尾燈碎裂
幾乎整輛車都被破壞得不成樣子,視頻拍攝者稱,這一系列破壞,都是這名保安所為,為什么一個身穿制服理應維持秩序的人,會做出如此出格之舉?原來,這輛車的車主長時間將車停在小區(qū)一塊有編號的車位上,而這塊車位并不屬于這個車主。
盡管表面看似合法停放,但實際早已違反管理規(guī)定,更令人憤怒的是,在多次勸阻無效后,該車主還口出惡言,侮辱保安為“看門狗”,用極其粗魯的語言對其人格進行攻擊,面對侮辱,保安一開始選擇了隱忍。
但真正令他情緒失控的,是公司隨后發(fā)布的一紙通知:若再有車輛違規(guī)停車,占用該區(qū)域,將從當值保安工資中扣除費用,本就收入微薄的他,突然發(fā)現,原本的不公正待遇,竟還要自己買單。
于是,一場激于情緒的復仇行為,就這樣爆發(fā)在大庭廣眾之下,而這一次,他沒有再忍。
保安可以被隨意欺負?
據網友爆料,這位保安年紀并不大,剛滿二十出頭,學歷不高,家境一般,從外地來到溫州打工,選擇了門檻較低的保安行業(yè),在外人看來,這是份穩(wěn)定,沒有太大風險的工作,但事實上,保安的工作遠比人們想象的復雜和艱難。
他每天要站崗巡邏十多個小時,風吹日曬,晝夜顛倒,有時遇到業(yè)主惡語相向,還得賠笑臉,講好話,收入方面,一個月工資只有三千多元,還經常因為管理不到位,投訴電話,亂停亂放等“背鍋”事件被扣錢
在公司制度里,他是個可被隨意調崗甚至辭退的臨時人,而在社會眼中,他又是個最底層的無名者,研究表明,長期被壓抑、缺乏尊重和情緒出口的人,往往容易產生報復心理,當憤怒不斷積累,卻無處釋放時,一點外部刺激就可能引爆情緒炸彈。
車主辱罵的那句“看門狗”的話,在這個保安耳中,可能就是壓垮他尊嚴的最后一根稻草,再加上公司制度的冷冰冰通知,將他置于“替別人買單”的尷尬位置,他的人格尊嚴和經濟生計同時受到威脅。
當情緒到達頂點,沒有人勸得住他,也沒有體制來保護他,于是他做出了一個完全不理性的決定,這不是為他找借口,而是在揭示一個現實:社會的制度設計與心理疏導機制,正在缺位,底層工作者不是鋼鐵人,他們也有脆弱的一面
如果沒有情緒宣泄口,沒有合理渠道維權,類似的報復行為就可能繼續(xù)出現。
保安可能面臨刑罰?
在視頻引發(fā)關注后,當地警方迅速介入調查,并于當天將涉事保安帶走調查,根據我國《刑法》相關規(guī)定,故意毀壞他人財物,若損失金額超過5000元,就能構成刑事案件,可能面臨拘役,罰金甚至數年有期徒刑。
從網友補充視頻中可以看到,這輛紅色特斯拉為高性能雙電機版,市場價格在30萬元以上,車輛損毀部位包括全部車窗玻璃,車燈,前蓋和內飾等,經初步估算,維修費用很可能超過2萬元,屬于嚴重損毀,基本已符合刑事立案的標準
這名年輕保安,如今不僅面臨工作被辭,經濟賠償的巨大壓力,還可能因此留下案底,甚至背負刑事記錄,對未來的生活造成長期影響,一時沖動,代價慘重。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他沒能忍住那一刻的情緒。
網絡上的輿論也呈現出兩極分化,一部分人認為,他的憤怒有其合理性,長時間受到侮辱和不公待遇后爆發(fā)是人之常情,但更多的聲音指出,情緒可以表達,但不能以違法行為的方式表達,社會有制度,個人有底線,若人人都用暴力來維護尊嚴,那么這個社會將無規(guī)則可言
對所有年輕人來說,這是一次警示:再難的生活,也不能用違法方式來出口氣,再大的委屈,也應通過正當渠道解決,而對于社會來說,這也是一次應當反思的機會:我們是不是忽略了太多底層勞動者的真實需求?是不是在制度上給予他們太少支持,卻要求他們無限包容?
一輛車被砸可以修復,但一個年輕人走錯的路,卻可能影響其一生,這起事件不應只是一個網絡熱點,更應該成為推動社會機制改進,提升公眾素質,重視情緒管理的契機。
社會不是靠少數人的忍耐維系,而是靠大家的理解與尊重共同維護,保安砸車事件雖然令人遺憾,但它揭示的問題遠不止“誰對誰錯”那么簡單,在這個節(jié)奏飛快的時代背景下,情緒管理,制度改良,尊重溝通,或許才是我們避免下一次悲劇的關鍵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