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印巴外長同時宣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已就停止交火和軍事行動達成諒解,雙方立即停火!印巴戰火持續4天,戛然而止,估計很多人的都覺得意外。
我們都知道,此次印巴戰爭緣于4月22日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帕哈爾加姆鎮的一起針對游客的恐怖襲擊事件,造成26人死亡(包括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爾公民),另有17人受傷。由于印度一口咬定此次恐怖襲擊與巴基斯坦有關,盡管巴否認與此次恐襲有關,并多次呼吁對恐怖襲擊進行客觀公正的調查,但印度都置之不理,并不斷升級雙方的緊張關系。
直至5月7日,印度對巴基斯坦境內9處地點發動導彈襲擊,使得雙方沖突急劇升級,期間雙方發生了激烈空戰、無人機襲擊、導彈互射等,就在世界以為印巴戰爭走向失控時,雙方卻在戰爭的第4天,即5月10日達成停火協議,多少讓世界有些意外。
但無論如何,印巴停戰都是好事,戰爭沒有贏家,沖突持續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印巴戰爭的硝煙雖已暫時消散,但這場沖突對各方產生的影響深遠且復雜,深入剖析交戰雙方及相關國家和地區在戰爭中的得與失,能為洞察地區局勢和國際關系新動態提供關鍵視角。
我們先來分析交戰的雙方印度和巴基斯坦。
印度:雄心受挫,代價沉重
印度在軍事上遭遇重創。已被證實,印度在空戰中損失多架戰機,包括印度引以為傲的號稱“四代半”的法國 “陣風” 戰斗機以及俄制蘇 - 30MKI 重型戰機,這些戰機的損失嚴重削弱了印度空軍的戰斗力和威懾力。印度的無人機襲擊也被巴基斯坦壓制,巴基斯坦5月10日的報復也令印度損失慘重。總之,就雙方幾日來的軍事對抗而言,印度沒有占到任何便宜。
印度本期望通過強硬的軍事行動鞏固其在南亞地區的主導地位,彰顯 “南亞霸主” 的實力,并從美國那里獲得戰略上的好處。然而,戰爭中的失利毫無疑問將使印度在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和領導力受到挑戰,也將弱化其在對美談判中的話語權,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來形容印度的這次軍事冒險應該比較貼切。
但印度通過對巴強硬,在國內宣傳對巴軍事行動達到了消滅恐怖分子的目的,有利于轉移國內矛盾,通過軍事行動凝聚民族主義情緒,緩解莫迪政府執政壓力。另外在軍事上可能強化與美俄的關系,提升軍事能力。
巴基斯坦:艱難堅守,收獲戰略成果
巴基斯坦依托中國提供的殲-10CE 戰機、PL-15E導彈、紅旗-9BE 防空系統等先進裝備構建的空戰體系,在空中占據絕對優勢,實現了 “超視距狙殺”。“寂靜狩獵者” 激光反無人機與防空系統緊密配合,成功攔截摧毀大量印度無人機,為巴基斯坦構建起堅固的防空屏障。
但從戰略層面看,巴基斯坦一改前三次印巴戰爭的劣勢,真正樹立了軍事自信,鞏固了國內團結,向世界展示了頑強的抵抗意志和強大的軍事防御能力,在與印度長期的對峙中贏得了重要的戰略成果,國際聲譽得到顯著提升。
不過,巴基斯坦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印度導彈襲擊巴控克什米爾定居點,造成大量平民傷亡,一座水電站大壩遭破壞,部分軍事設施在印度的襲擊中受失。總的來說,巴基斯坦是被動應戰的一方,這樣的戰果,對巴來說得遠大于失!
俄羅斯:軍事貿易受阻,地緣政治遇挑戰
俄羅斯長期以來是印度最重要的軍事裝備供應國之一。在此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墜毀的戰機中有俄制蘇 - 30MKI 重型戰機。印度軍事裝備被戲稱“萬國牌”,這次戰爭失利勢必將使印度的未來軍事裝備采購需求面臨重大調整。或將進一步壓縮俄羅斯軍事裝備在印度市場的份額。
俄羅斯一直通過與印度的軍事貿易鞏固其在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影響力,軍事貿易受阻無疑將削弱其在該地區的戰略布局。
法國:“陣風” 聲譽受損,軍火市場受挫
法國的 “陣風” 戰斗機是歐洲最先進的戰機,法國軍事工業的明星產品,也一直被印度被為其拳頭產口。然而“陣風” 戰機在印巴戰爭中首次被擊落,而且是擊落多架,這一消息對 “陣風” 戰機的國際聲譽打擊不小。
“陣風” 戰機此次在實戰中的不佳表現,讓眾多有意購買 “陣風” 戰機的國家對其性能產生懷疑,或將對其未來在國際軍火市場的銷售造成阻礙,就有網友調侃,擔心“法國無法從印度收回戰機尾款”。
以色列:無人機優勢未展,市場推廣遇阻
以色列向印度提供了 “蒼鷺” TP 偵察無人機和 “哈洛普” 自殺式無人機等先進裝備。但在戰爭中,巴方憑借紅旗 - 9BE防空系統與 “寂靜狩獵者” 激光反無人機系統形成的有效防御體系,成功攔截了大量以色列“哈洛普”無人機。
以色列一直以先進的無人機技術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然而此次在印巴戰爭中的表現,使潛在客戶對以色列無人機的實戰效能產生擔憂,勢必將對以色列無人機的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美國:摸清各方底牌,或調整其戰略布局
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節點之一就是印度,美國向印度出售軍事裝備,加強與印度的軍事合作,企圖借助印度制衡中國。
美國一直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近年更是不斷打“臺灣牌”來制衡中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爭、金融戰等,并不斷在中國周邊拱火,此次印巴沖突不排除就是美國的“杰作”。
印巴這一戰,不但讓美國摸清了印度軍事實力,也通過巴基斯坦這個“縮小版”的解放軍,初步看清了中國軍事裝備和體系作戰的實力,美國或借此作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布局。
中國:軍工技術的國際認可,收獲戰略好處
此次印巴沖突給國際社會帶來沖擊最大的是中國軍事裝備的優異表現。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軍事裝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但唯獨沒有實戰經驗,外界無法看清中械的真實實力。這次印巴沖突中,中國對巴出口的殲-10CE、 PL-15E導彈、紅旗-9BE防空導彈等裝備均首次參加實戰,表現堪稱優異,這次印巴沖突堪稱是對中國軍備的“帶貨直播”,勢必將擴大中國軍事裝備的國際市場的地位和份額。
從戰略角度分析,印巴沖突在一定程度上對印度形成了牽制,印度在印巴沖突中處于劣勢,勢必使印度看清與中國軍力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將弱化印度對中國的軍事冒險,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中國西部邊境的壓力。
此外,“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樣板工程,一直明里暗里遭受著美印的破壞和阻撓,此次印巴戰爭的結果表明,中巴有強大的實力保護“中巴經濟走廊”的順利推進,有利于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在國際上的推進。
中國臺灣:受到心理傷害最大
5月7日印巴空戰的戰果傳到臺灣省內,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引爆臺灣輿論,對島內的沖擊不可謂不大!許多臺灣政論節目、退役將領都對這次空戰中大陸軍備的表現所驚到,相信臺當局中的某些人已失落到失眠。
臺灣部分勢力長期迷信西方裝備代差優勢,但陣風被殲-10CE擊落表明,單機性能在現代戰爭中作用有限。臺軍混搭美制F-16V、法制幻影2000和自制IDF,數據鏈割裂、指揮體系混亂,其缺陷比印度更嚴重。若臺海爆發沖突,解放軍的體系化打擊必定使臺軍陷入“未戰先潰”的境地。
而目前臺灣島內的主力戰機卻是幻影2000,和“陣風”戰機甚至差了兩代。臺灣飛行員目睹印度同行“陣風在空中炸了”的絕望錄音后,對自身裝備和訓練水平的信心受挫。臺媒承認,霹靂-15的“200公里打擊半徑”和“雙向數據鏈”等技術已超出其理解范疇,凸顯兩岸軍事科技的代際差距。
這種巨大的軍事差距,讓臺灣地區深刻認識到其所謂的“以武拒統”不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任何企圖分裂祖國的行徑都將以失敗告終。印巴沖突猶如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臺灣地區在軍事方面的薄弱與無力。
此次空戰首次大規模驗證了“體系化作戰”的實戰效能。巴基斯坦依托中國構建的“預警機(ZDK-03)+戰斗機(殲-10CE、梟龍Block3)+防空系統(紅旗-9BE)+數據鏈(Link-17)”協同網絡,實現了“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摧毀”的戰術目標。相比之下,印度雖擁有先進的“陣風”、蘇-30MKI等單機,但因數據鏈不兼容(俄制與北約標準混用)、預警機協同低效、電子戰能力薄弱,陷入“各自為戰”的被動局面。
此次空戰驗證了體系化作戰的絕對優勢,動搖了西方軍火壟斷地位,并迫使各國重新審視國防自主與戰略結盟的平衡。未來,中小國家通過“中式體系”挑戰傳統軍事霸權的案例或將增多,而大國競爭的核心將聚焦于技術整合與創新生態的構建。正如軍事評論所言:“這不是一場空戰的結束,而是新時代戰爭規則的開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