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中華黃金賣場。
最近,黃金在經歷了長達數月的持續上漲后,突然出現明顯回調。這種波動讓許多投資者感到困惑: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動黃金價格一路上揚?又為何在創下歷史新高后突然下跌?未來黃金市場將走向何方?本文力圖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角度透析黃金的價值所在。
黃金價格的歷史性上漲:多重因素共同推動
過去一年多來,黃金市場表現異常強勁。數據顯示,2024年初,紐約、倫敦兩地的金價還在每盎司2050美元附近,而到2025年4月,國際金價已升至最高每盎司3500美元附近,漲幅一度超70%。這種漲幅在黃金歷史上極為罕見——“今年一季度金價上漲了約19%,歷史上超過這一同期漲幅的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和1972年至1974年間”。如此迅猛的上漲背后,是多種結構性因素的共同作用。
排名首位的因素自然是對美元信用的擔憂。傳統上,美聯儲降息預期和地緣政治風險是推動金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但此輪行情中,“投資者對美元美債等美國資產的信任度下滑成為重要推手”。近期美國市場多次出現股債匯“三殺”的局面,強化了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地位。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黃澤民指出:“世界無法回到‘金本位’,黃金很難再成為交易媒介,但對美元的信用擔憂讓黃金的儲備資產價值提升”。這種對美元體系的擔憂,也正是近幾年各國央行和個人投資者紛紛增持黃金核心驅動力。
而正是各國央行持續購金的行為為金價提供了堅實支撐。根據瑞銀財富管理的數據,“在全球央行黃金購買量連續第三年超過1000噸后,今年購買量仍有望達1000噸”。這種系統性增持反映了國際貨幣體系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新興市場國家正試圖通過增加黃金儲備來降低對美元的依賴。中國央行也連續五個月增加黃金儲備,3月末達到7370萬盎司。機構投資者同樣大舉入場,僅國內黃金ETF規模就接近1600億元,較年初大幅增長。
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則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進一步放大了黃金的避險吸引力。2025年初,中東局勢再度惡化,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行動升級,而俄烏沖突雖然出現和談跡象,但不確定性仍然存在。這些地緣風險促使投資者將資金轉向黃金這一傳統避險資產。與此同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后推行的貿易保護政策也加劇了市場擔憂,進一步強化了黃金的避險需求。
最后,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預期也利好黃金。雖然美聯儲在3月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但點陣圖顯示2025年預計將降息兩次。在利率下行預期下,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降低,促使更多資金流入黃金市場。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月份全球實物黃金ETF大幅流入90余億美元,其中北美地區流入量高達68億美元,為2020年7月以來最大單月流入。
近期金價回調:技術調整與市場情緒轉變
在創下歷史新高后,黃金市場在4月下旬出現明顯回調。4月23日,國際現貨黃金價格從每盎司3500美元附近回落,國內現貨金價當日高臺跳水4.7%。這種回調并非偶然,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其實任何資產在經歷長期單邊上漲后,都會面臨獲利回吐的壓力,黃金自然也不例外。南華期貨分析師夏瑩瑩指出:“金價出現如此大的漲幅在歷史上也是少見的”。當金價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后,部分投資者選擇“落袋為安”,導致價格承壓。這種技術性拋售往往會形成連鎖反應,加劇價格波動。
另一方面,美元4月中旬以來出現的階段性走強也削弱了黃金的吸引力。最近美元指數突破105關口,這也使得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對其他貨幣持有者來說變得更加昂貴。與此同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態維持當前貨幣政策,未釋放明確的降息信號,增強了市場對實際利率上升的預期,這對無息資產黃金構成壓力。
市場避險情緒暫時緩和也減少了黃金的短期需求。4月下旬,俄烏沖突出現緩和跡象,雙方實現停火的可能性增加。雖然中東局勢仍然緊張,但市場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的評估有所調整,導致部分避險資金流出黃金市場。與此同時,全球股市的反彈也分流了部分原本可能流入黃金的資金。當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時,黃金這類避險資產往往會面臨壓力。
同時高金價對消費的抑制效應也開始顯現。數據顯示,4月周大福等品牌金店足金飾品報價最高達到每克1082元左右,較年初一度上漲35%。這樣的高價讓許多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金價出現回調,但市場對黃金的長期信心并未根本動搖。4月24日,即大跌次日,國內現貨金價就收漲0.7%,顯示出市場逢低買入的意愿仍然較強。西部證券研報顯示,近期內地黃金ETF仍保持凈流入,上周合計凈流入88.88億元;美國市場黃金ETF同樣凈流入3.39億美元。這表明機構投資者仍將黃金視為重要的資產配置選項。
未來展望:結構性支撐與短期波動并存
展望未來,黃金市場將如何演繹?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雖然短期內金價可能繼續震蕩調整,但中長期來看,支撐黃金上漲的結構性因素仍然存在。
高盛預計現貨黃金價格到今年年底將升至每盎司3700美元,到2026年年中將升至每盎司4000美元。瑞銀集團研報預計,2025年黃金高點將突破3200美元/盎司。麥格理集團的預測更為激進,認為金價將在2025年三季度觸及3500美元/盎司。LiteFinance的綜合預測顯示,最樂觀的預測甚至看到3,720.38美元。這些預測反映出專業機構對黃金中長期走勢的看好。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支撐,那就是央行購金的趨勢有望延續。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黃金ETF基金經理許之彥指出:“黃金定價已開啟新周期。隨著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帶動逆全球化趨勢上升,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央行購金趨勢有望延續,對黃金價格構成長期支撐”。近年來,新興市場央行持續增持黃金儲備的趨勢明顯,這一結構性變化不太可能在短期內逆轉。中國監管機構在今年2月允許保險基金投資配置黃金,進一步擴大了國內黃金投資的管道和資金規模。這些制度性變化將為黃金市場提供持續的需求支撐。
與此同時,地緣政治與經濟的不確定性仍然會在很大程度上繼續支撐黃金的投資價值。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不確定性依然較高。與此同時,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美國財政赤字惡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等風險都可能強化黃金的避險屬性。
而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更要注意“亂花漸欲迷人眼”,需要保持理性。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指出:“許多國內投資者將黃金視為短期投機工具,而非長期資產配置工具,導致了投資行為的不理性”。建信期貨分析師何卓喬提醒:“投資者需要了解黃金ETF、積存金、實物黃金等投資管道和相關產品風險,分清投資品、紀念品、飾品等區別,參與市場還需保持理性、量力而行”。近期出現的“黃金投資熱”中,部分投資者甚至通過消費貸、信用卡套現等方式加杠桿投資黃金,這種行為不僅涉嫌違規,也存在較大風險。
綜合來看,黃金市場未來可能呈現“短期震蕩、中長期向好”的格局。曾衡偉總結道:“短期內,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美聯儲動向和流動性壓力緩解情況將決定金價波動。中期來看,央行購金需求、經濟衰退風險和供需結構變化將成為關鍵。長期來看,黃金可能進入震蕩期,地緣政治與美元霸權博弈仍將是核心變量,投資者應保持謹慎”。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將黃金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而非投機工具,避免追漲殺跌,或許是更為理性的選擇。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作者:本刊首席記者 納婕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