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宗商品市場的風口浪尖,有人浮沉起落,有人悄悄攀登。
2025年春天,當全球投資者都將目光聚焦在屢創新高的黃金價格時,一位來自中國的神秘操盤手,已悄然將資金從黃金抽離,轉戰銅市,并迅速賺下2億美元浮盈。
他就是邊錫明,一個曾在黃金市場賺下1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8億元)、被稱作“隱形期王”的交易員。
現在,他的全部火力,已調轉至銅。
從塑料到期貨市場的“獨行俠”
邊錫明,現年61歲,是中財集團、中財期貨等多家企業的董事長。
他早年從事塑料管生意,積累了第一桶金。此后,他將業務拓展至金融領域,逐步構建起中財集團的商業版圖。
中財集團的業務涵蓋化學建材、金融、期貨等多個領域,邊錫明是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持有集團65.32%的股權。
在圈內,他幾乎從不接受媒體采訪,也極少出現在公開活動中,因此被稱為“中國最神秘的期貨交易員之一”。但他的持倉規模和盤面影響力卻不容忽視,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期貨界的獨行俠”。
黃金大勝仗——三年15億美元戰績
回顧2022年至2024年,邊錫明可謂“押對了黃金的所有節奏”。在美聯儲加息周期尾聲和全球避險情緒高漲之際,他率先在2022年中期低位建倉黃金,并在2023年初大幅加碼。
他并非一次性押注,而是在關鍵技術位置逐步建立倉位,每輪調整都踩在節奏點上。在2023年四季度到2024年初的主升浪中,他通過期貨主力合約與場外結構化工具結合,實現高效杠桿增益。
2024年三季度黃金沖破2200美元后,他開始批量止盈,并在高位反向賣出期權對沖風險。
據彭博社估算,他在這波黃金行情中凈賺15億美元,成為近三年中國期貨市場最成功的黃金交易案例之一。
盡管現貨黃金在今年沖上3500美元大關,但邊錫明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繼續戀戰,而是果斷“調倉換馬”,轉向另一個“被低估”的品種——銅。
重倉滬銅:調倉節奏“絲滑”,浮盈2億美元
據報道,截至2025年一季度,邊錫明已通過旗下多賬戶體系,在上期所銅期貨主力合約中建立了高達10億美元的多頭頭寸,成為滬銅市場上最大的個人投資者。目前銅期貨多頭持倉已接近9萬噸,幾乎占據市場公開持倉的頭部位置。
他在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公布“對等關稅”之前完成建倉,彼時銅價剛突破7.5萬元/噸關口。此后隨著全球對銅需求的預期升溫,銅價一路上行至8.5萬元/噸以上。
更引人關注的是他的調倉節奏。
2025年4月,當銅價創下10年來新高時,他曾大幅減倉,這一舉動一度讓市場以為他“全身而退”。但幾天之后,他又迅速回補頭寸,顯示出對銅長期趨勢的堅定信念與極強的盤面掌控能力。
據估算,目前他銅期貨的賬面浮盈已超2億美元。這種“重倉入場、靈活調倉、順勢而為”的操作風格,沉穩中藏鋒芒,波動中見節奏。
為何是銅?三重邏輯撐起“黃金接班人”
從黃金轉戰銅,并不是一場簡單的板塊輪動,而是基于對全球宏觀格局和商品周期的深度理解。
銅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幾乎貫穿所有新興產業的供應鏈。2024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產業(電動車、光伏、儲能)爆發式增長,加之傳統電力基建的更新換代,銅的結構性短缺日益顯現。據預測,2030年前全球銅年供需缺口將達800萬噸,長期價格支撐強勁。
另一方面,全球幾大銅礦供應頻繁受阻。2024年起,南美主要產銅國政局不穩,罷工、環保審核、礦山限產不斷,銅精礦供給承壓。同時,印尼等國出臺銅精礦出口限制令,全球庫存處于十年低位。
此外,黃金漲到高位后,部分機構利潤兌現,開始尋找“下一條賽道”。有人認為,銅正處于“供需錯配+資金流入”的爆發前夜,機會價值不亞于兩年前的黃金。
操作手法、投資之道
邊錫明還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強調“反省”制度,每年都會發文進行自我反省。他還提出了“中財人格”和“中財之道”,強調制度、機制和人性的結合。
他認為投資本質上是一場比賽生存能力的游戲。
投資人在市場沉浮或游蕩,處處是陷阱,處處有機會,風險中有機會,機會里藏陷阱,關鍵在于你是否避開了風險與陷阱,贏得了機會與收成。
基于這一套理論,邊錫明的操盤方法強調“順勢、大倉、分段執行”。具體表現為:
趨勢確認后建重倉,不做預測性押注:他從不在下跌途中抄底,而是等確認性技術信號(如關鍵均線突破、量能配合、持倉結構變動)出現才大倉進入。
資金分賬戶分周期管理:其操作賬戶分為趨勢主倉、事件驅動倉和套利對沖倉。主倉持有時間可長達數月,而套利倉則靈活切換倫銅/滬銅、期現、跨期等結構。
波段內“加減倉”而非簡單止盈止損:例如4月銅價波動劇烈,他沒有清倉,而是減持高成本倉、保留核心倉、低位回補——以倉位動態控制風險。
以“浮盈管理”為核心思想:他在黃金與銅交易中,往往將浮盈用于抵御波動與再加倉,而不是急于鎖定利潤。
“下一個黃金”能走多遠?
邊錫明已經用黃金做過一次示范,這一次,他能通過銅創造新的交易神話嗎?
他目前的策略,是“以浮盈做防守,以時間換空間”。據報道,業內人士透露,他目前已將部分資金轉向倫銅(LME)市場,開始全球套利。
截至發稿,倫銅報9517美元/噸,較4月低位反彈近12%。高盛認為,2025年底銅價有望挑戰1萬美元/噸,花旗銀行也預判“全球銅將進入超級周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