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導彈打自家飛機,聽起來只存在于電影里的情節,卻真真實實地出現在了印巴戰場當中。
2025年5月10日,印度的一架民用直升機,在飛行的過程中,直接被自己家的防空導彈打中,機上的6人,直接當場死亡。
前腳6架戰機剛被擊落,后腳又“送出”6條人命,印度的國防水平真就如此不堪嗎?
東拼西湊的“萬國造”
印度軍隊病根子深得很,最顯眼的就是他們那套裝備,簡直就是個“萬國軍火超市”的大雜燴,空軍那邊,主力是俄羅斯的蘇-30MKI,通訊用的是S-108,新寶貝是法國的“陣風”,數據鏈又是Link-16。
蘇-30MKI
天上飄著的偵察兵,不少是以色列的無人機,控制系統RADIOSITY,又是另一套玩法,陸軍海軍也是各有所愛,美式的、英式的、還有自己鼓搗的,五花八門,熱鬧是真熱鬧。
這種“全球購”模式,聽著是挺豪橫,感覺能集各家之長,可真到了要命的戰場上,麻煩就大了,不同國家、不同技術體系的裝備,好比一群操著南腔北調的人硬湊一塊兒開會,誰也聽不懂誰在嚷嚷啥。
“陣風”
數據鏈不兼容,戰場信息沒法實時共享,那個敵我識別系統(IFF)也時常跟著犯糊涂,你說你讓俄國飛機怎么跟法國飛機用對方的“土話”聊天,結果只能是各打各的算盤,一盤散沙。
連印度自家的國防專家都忍不住吐槽,這裝備庫看著花團錦錦,真打起來,效能差得不是一星半點,要把這堆“八國聯軍”似的裝備給整合起來,那花的錢、費的勁,比買裝備本身還要多得多,還不光是錢的事兒,時間、人力都得搭進去。
“光輝”戰斗機
就連他們自家好不容易搗鼓出來的LCA“光輝”戰斗機,想跟進口的“陣風”搭上線說句話,這技術對接愣是拖黃了好幾回。
維修保養更是老大難,據說修一架蘇-30MKI,技術員旁邊得擺著俄語、法語、希伯來語三本詞典輪流查,這哪是修飛機,簡直是在考外語六級。
蘇-30MKI
這種技術上的“代溝”,平時在訓練場上晃晃悠悠可能還不太扎眼。可一旦到了真刀真槍的戰場,特別是碰上像巴基斯坦那樣,已經把作戰單元用統一數據鏈給串起來的對手,那簡直就是送人頭。
人家那邊,預警機眼睛一尖發現目標,信息唰一下,0.8秒就能同步到殲-10C的座艙里,后方的紅旗-9P防空導彈也立馬知道該打誰,形成“發現即摧毀”的奪命閉環,你這邊呢?可能還在為“打的是不是自己人”吵得面紅耳赤。
殲-10C
老爺車大腦不靈光
裝備不配套,那是手腳不聽使喚。指揮系統老化,那可就是“大腦”反應遲鈍了,據說印度好多基地的指揮系統,還在用著上世紀90年代的TACS-2平臺。
這老爺車級別的信息處理能力,扔到如今這種高速、高強度的信息化戰場上,早就被遠遠甩在后頭,超負荷運轉都算客氣的。
有美國情報口的人說話可不客氣,直接說印度空軍的作戰網絡“就像用膠水粘起來的樂高積木”,看著花里胡哨,一碰就得散架,話糙,理不糙。
戰場上的事兒,那真是瞬息萬變,情報處理慢個半拍,指揮命令晚下達幾秒鐘,可能就是天上地下的區別,一條命就沒了。
這次民用直升機被自家導彈轟下來,人家民航的飛行計劃明明報備得清清楚楚,怎么就成了“可疑目標”被鎖定了呢?
據說當時空管中心慌里慌張啟動了所謂的“緊急模式”,結果非但沒把效率提上去,反而讓本來就亂成一鍋粥的系統更是雪上加霜,最后釀成了這起誰也不想看到的悲劇。
稻草也能壓垮駱駝
技術上的窟窿,指揮上的遲緩,這股壓力一層層傳下去,最后肯定會壓在一線操作人員的心尖上。
巴基斯坦那邊,殲-10C掛著能打200公里的霹靂-15E導彈,還有預警機在天上盯著,能玩超視距打擊,就是說,印度飛行員可能連對方的影子都沒瞅見,自己腦門上就被導彈鎖定了。這種被人“降維打擊”的滋味,換了誰心里都得七上八下,直打哆嗦。
人一緊張,判斷就容易出岔子,這次北阿坎德邦的誤擊事件里,那位倒霉的雷達操作員據說已經連續繃緊神經工作了48個小時,眼睛都熬紅了,長時間的高度戒備,疲勞加上焦慮,很容易就把民航機的應答器信號錯看成“鬼鬼祟祟的可疑目標”。
這種“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的緊張心態,在印度軍隊里頭,似乎并不少見。想想都替他們捏把汗。
從2019年那次,自家米-17救援直升機被自家導彈干掉,官方輕描淡寫地把鍋甩給幾個軍官“操作失誤”,再到這次,基層士兵對著雷達屏幕上一個閃爍的“可疑光點”,就條件反射似的按下了發射鈕。
米-17救援直升機
花錢買不來真功夫
自家導彈打自家的飛機,搭進去六條活生生的人命,外加國際上一片哄笑聲,這學費交得可真是夠沉重的。
再加上之前空戰吃的大虧,實實在在地給所有鉚足了勁兒想搞軍事現代化的國家提了個醒:戰斗力這玩意兒,真不是把武器清單上那些閃閃發光的先進裝備簡單做個加減乘除就能算出來的。
現代化是個復雜的系統活兒,從最頂層的戰略設計,到裝備怎么買、數據鏈怎么整合、指揮控制怎么玩得轉,再到日常的維護保養、人員怎么訓,甚至士兵在戰場上的心理素質,哪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
就像一個鏈條,斷了一環,整個鏈條就廢了,任何一個環節出了紕漏,都可能導致整個作戰系統的癱瘓,甚至在關鍵時刻反噬自身。
這種技術迭代和后勤支援速度上的巨大鴻溝,恰恰就是體系對抗能力強弱最直觀的體現。光有好裝備,沒人給你及時升級維護,那也白搭。
結語
信息化時代的戰爭,玩的就是信息流的暢通無阻,玩的就是整個體系的對抗,光有一堆先進的“鐵疙瘩”,如果不能把它們有效地捏合成一個高效運轉、心意相通的整體,那到了緊要關頭,這些“鐵疙瘩”不僅保護不了自己人,反而可能成為自己人頭上的催命符。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環球微視角---2025.05.10:《又誤擊自家飛機?印軍草木皆兵,6人墜機身亡,殲10C震懾效果顯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