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局舉行“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安全知識發布會。針對公眾關注的地震預警問題,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司長兼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王行舟進行了解答。
▲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司長兼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王行舟
對于地震預警的原理,王行舟介紹,地震發生后,地震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地震波主要有兩種波,一種是縱波,一種是橫波??v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速度約每秒6公里,破壞力較??;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速度約每秒4公里,破壞力大。地震發生時,震中附近地震儀器先記錄到縱波,預警系統據此快速估算地震時間、震級、地點,推測地震動大小和影響范圍,搶在橫波到達前幾秒至幾十秒,利用縱波、橫波與每秒30萬公里的電磁波的速度差,通過手機、電視等向群眾發出警報。
關于地震預警信息的推送原則,王行舟表示,并非所有地震都會發布預警。一般當預估震級大于4級,或預估震中烈度大于5度時,才會對外發布。預警信息采用紅、橙、黃、藍四色區分級別,在預估地震動較強、烈度達5度以上區域發布紅、橙色警報,提醒公眾盡快躲避;在地震動較弱區域發布黃、藍色提示,避免恐慌。
同時,預警信息實行精準推送,僅針對可能受影響的地區發布,如河北發生地震,僅向河北及周邊的北京、天津等地推送,而非全國。發布渠道包括手機、電視、廣播、地震預警專用終端和社區大喇叭等。
“我向大家推薦一款地震預警小程序?!蓖跣兄劢榻B,公眾可通過微信搜索“中國地震臺網”微信預警小程序,或各省地震預警微信小程序,免費獲取全國或區域性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王行舟還針對不同場景,給出了收到地震預警后的避險建議。若在室內,應就近躲避,采取蹲伏或跪伏姿勢,尋求牢固物體來遮擋或者是保護好頭部,比如躲在桌子底下、沙發旁等,抓住固定物,避開玻璃、吊燈等懸掛物;在室外要尋找廣場、公路等開闊地蹲下,遠離高樓、電線桿、廣告牌等;處于海邊或山區的人員,需警惕海嘯、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張炎良北京報道
編輯張尋 責編 馮玲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