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報,中影虧1.4個億,橫店賺3.43億,冰火兩重天,而這兩家都是《射雕》的參投方。原因是什么?
其實中影和橫店并不僅參投一個項目,然后,旗下的院線也并不只播這一部片子,到目前為止,兩家上市公司都沒有對《射雕》單獨核算的財務數(shù)據。所以,中影和橫店的賬面盈虧,并不代表《射雕》的賬面盈虧。
那么,《射雕》是虧是賺現(xiàn)在該怎么判斷呢?
很簡單,《射雕》給投資方帶來的實際收入分三塊,一塊是院線票房,這塊票房是武俠片內地票房第一,6.88億;一塊流媒體收入,這塊毛收入7000萬元;一塊海外發(fā)行權,這塊轉賣給索尼了,毛收入1000萬元。
成本的話,港媒爆料《射雕》投入2個億,實際據測算在2.3個億左右。最關鍵的是,這部作品,沒有和春節(jié)檔其他影片一樣,和院線簽排片協(xié)議,雖然影響了黃金時段的排片(預售是最多的,排片是最少的),但也因此沒增加宣發(fā)開支。
這么算起來,票房收入抵掉成本還有點小賺,而《射雕》的流媒體收入7000萬元,是凈賺的。
至于前面說的中影為啥虧了,橫店為啥賺了,其實和雙方的主營業(yè)務結構有關系。
你如果在院線看進口片的話,片首都是中影,這個和煙草、燃油一樣是壟斷的,但這項業(yè)務,近年來因為顯而易見的原因,開展不怎么順利,和國外同步上映的項目不能和以前比。然后中影的院線資源以加盟為主,控制力和回報水平均不及橫店。
而橫店呢,除了參投了春節(jié)檔《射雕》、《熊出沒》,還有院線(比如《哪吒》)的票房分賬+影視平臺這兩塊穩(wěn)定的收入,所以,雖然《射雕》沒暴利,但收益情況也不是不能接受,這不還有其他的現(xiàn)金進賬嗎?總的來看日子要好過不少。
但從長遠看,因為年初一部《哪吒》+金融資本參與炒作,已經把院線后續(xù)票房榨干了。從3月到現(xiàn)在,院線收入都是非常慘淡的,偶爾出一部上2億票房的片子,也要當大事來宣傳,可想而知當前院線日子有多不好過了。
話說回來,現(xiàn)在大銀幕項目很不好做,基本上是資本游戲+竭澤而漁的做法,所以,趙麗穎、肖戰(zhàn)這些從小熒屏轉戰(zhàn)大銀幕的藝人,真沒必要停留在以往對兩者孰高孰低的理解上。
大銀幕的業(yè)態(tài)已經進ICU了,年初動畫片的一抹亮色,遮擋不住舊模式的行將落幕。你看以往的大銀幕咖,什么章子怡啊、周冬雨啊,現(xiàn)在有多落寞?
反過來,影視劇市場卻還保持著自己的生命力,畢竟那么多流媒體平臺和衛(wèi)視平臺需要內容。
綜上,《射雕》賺錢當然是確定的,但沒必要執(zhí)著于這個市場,因為整個行業(yè)都在下行當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