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出乎人意料的印巴沖突,卻意外將中國的殲-10推向世界舞臺,不可一世的印度這次因為殲-10“顏面盡失”。
從5月7日開始,印巴沖突就進入到新階段,當時巴基斯坦的軍方宣布他們使用殲-10戰機成功發射遠程空空導彈,將印度的蘇-30MKI重型戰斗機擊落。
不僅如此,巴基斯坦方還宣布他們又用中國出口的另一款遠程防空系統擊落了三架印度陣風戰機。
原本就是印度率先挑起的戰爭,現在他卻成了被狠打的那個。
有網友調侃稱,印度現在“恨毒”了中國吧?
一、印方連連吃虧
其實若論整體軍力,大家一致認為巴基斯坦和印度相差較多。
因此沖突剛發生時,大家也猜測印度很快就會拿下勝利,再不濟也能把握戰斗的主動權。
畢竟在沖突真正爆發之前,印度就聯系了美俄等國家,并獲得了他們的支持。
巴基斯坦雖然與中國交好,可美俄的支持還是讓印度信心大增。
不過在經歷了這一戰之后,估計莫迪也認清現實了。
這些年來,莫迪在組建本國的軍事體系時采取的就是萬國造路線。
他們從各個國家購買各種武器,雖然說這些武器裝備都算是比較“趕潮流的”。
但印度似乎沒有考慮到,來自不同國家的武器不兼容的問題——即便他們都是來自各國的軍武明星產品,但放在一起卻未必能發揮更好的效果。
像這次和巴基斯坦的對抗中,巴基斯坦之所以能打出更好的成績,是因為他們有良好的協同作戰效果,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某個武器的性能。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感慨巴基斯坦的頭腦,不同于印度喜歡四處買武器,巴基斯坦更注重打造出體系化的軍事實力。
他們使用的很多裝備都是從我國買來的,而這些出口自中國的軍事產品集合到一起也創造出了更好的協同作戰效果。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這次印巴沖突中巴方屢占優勢的地方。
所以不管印度是不是真的有武器裝備上的數量優勢,還是先搞了一手偷襲,巴基斯坦都無所畏懼。
更讓人覺得有些諷刺的是,印度花費單機2.4億美元買的法國陣風戰機卻沒能打過巴方從我國手里花5500美元買的殲-10。
這丟人的可不僅僅只是印度,還有整個西方世界。
回想當初那些西方國家一致嘲笑我們只會閱兵,說我們是戰場上的紙老虎,可現在中國的這些武器被巴基斯坦打出了招牌。
反倒是那些平時擅長自吹自擂的西方武器,關鍵時刻露了怯。
而越是在此時,巴基斯坦卻越是表現的非常克制,只不過這種克制在當前來看更像是對印度發出的警告。
假設他們還不加收斂,執意把局勢搞得緊張,巴基斯坦是有能力讓印度損失更多的。
二、兩國的歷史性矛盾
說起這場沖突發生的原因,很多人都覺得就是因為兩方一直沒能調和的老矛盾。
這或許是一方面原因,但卻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莫迪刻意造成了這種局面。
眾所周知,在2024年印度議會舉行了中期選舉,而那時印人黨議席都沒有超過一半。
這對莫迪來說,已經是非常明確的任期警告了。
這些年印度內部各種矛盾頻繁出現,而且都沒有得到良好解決。
特別是在今年特朗普上任之后,悍然掀起一場貿易戰,讓作為美國好朋友的印度也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
在這期間莫迪試圖和美國談判,可貪心的美國自然不會隨意聽取印度的意見,而是開出了難以接受的條件。
莫迪此時必須考慮到,一旦他接受了這些條件,會不會給自己的支持率帶來嚴重影響,會不會遭到國內民粹主義支持者的反攻。
但這些復雜的國內矛盾一直沒能解決時,印度就學起了美國,靠著外部力量轉移國內矛盾,這個外部力量就是他們的鄰國巴基斯坦。
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的關系也算是當前國際局勢中最復雜的一對關系,且矛盾持續已久。
原本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卻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淵源,他們擁有共同的幾千年的政治、文化、地理、人文等聯系。
可到了現在,他們卻因為領土宗教政治等原因鬧得不可開交。
當年英國對南亞實施200年的殖民統治也是這兩個國家對抗的一大根源性矛盾。
1947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幾乎同時宣布獨立。
而在這之后,南亞就經歷了一場上千萬人口遷徙的大場面,兩個民族也自此走向分離。
不過真正讓印巴兩國鬧得不可開交的還屬克什米爾問題。
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發生,雖然兩年后聯合國確立了停火線,也將克什米爾地區的領土45%分給印度,35%分給巴基斯坦,可他們雙方一直對這樣的判定不滿意。
1965年第二場印巴戰爭發生,而且還發展成了兩國的全面戰爭。
1971年雙方又發生了第三次戰爭,且兩國每次戰爭規模都不小,損失也都不少。
發展到了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幾乎已經成了完全仇視對方的兩個鄰居。
所以當印度政府想要轉移國內矛盾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個死敵。
一場不確定由誰發起的恐襲行動被印度單方面判定和巴基斯坦有關,這也掀起了新一輪的印巴沖突。
但不同于以往,印度大多在沖突中占優勢,此輪印巴沖突,印度可以說是受傷頗深,多架戰機被巴方擊落,就連那些支持印度的西方國家都覺得臉面擱不住了。
不過還有人樂觀的認為,如果這場沖突繼續進行下去,印度還是有獲勝的希望的,因為他背后有大國的支持。
反觀巴基斯坦這邊,長久以來似乎只有中國與他們關系較好,不過就在近期除了感謝中國,巴基斯坦又點名一位朋友。
三、巴鐵的另一后援
在幾輪作戰中取得優異成績后,巴基斯坦總理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除了公開感謝中國以外,他還特意提到了另一位支持他的朋友——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
巴方總理提到他與埃爾多安是好兄弟,并感謝土耳其對他們提供的支持和援助。
就在印巴關系剛開始呈現出緊繃態勢時,巴基斯坦本地媒體就爆料消息稱,有多家來自土耳其空軍的運輸機降落在他們本國的軍事基地。
媒體報道稱這些運輸機裝的都是軍事物資,他們的到來也是為了助力巴基斯坦解決當前的危機局勢。
雖然報道中沒有明確提到運輸機里都裝了什么武器裝備,可7架次的軍用運輸機,足以看出土耳其對巴基斯坦的支持。
不過,這兩國交好已經不算是什么秘密了。
早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土耳其與巴基斯坦就站在了同一戰線,共同抵御來自大國施加的壓力。
多年來他們在政治上高度互信,在很多立場問題上也高度一致。
在打造出了外交關系后,他們也在加強對雙方的能源、基礎建設、貿易等多方面的聯系,這也讓巴基斯坦成長為土耳其在亞洲的頭號貿易伙伴。
當然土耳其這些年也沒少在各大能源項目上為巴基斯坦提供支持,甚至巴基斯坦港口城市建設項目和土耳其的機場建設項目都是由兩國共同完成的。
另外兩國也會定期舉行聯合軍演,在軍事方面也有密切合作。
所以這一次當意識到巴基斯坦面臨緊張局勢后,土耳其自然是第一時間到場幫助。
此外,前幾日土耳其外交部也在一份聲明中提到,印度對巴基斯坦的襲擊引發了一場全面戰爭的風險,他們在聲明中也譴責了印度這種對平民發起的挑釁性舉措。
看得出來在立場和軍事方面,土耳其都是站在巴基斯坦這一面的。
只不過相比于美俄兩國隊印度的支持,土耳其對巴基斯坦的援助則相對低調些,以至于大家都不知道原來我們的巴鐵還有其他的后援力量。
而這一次巴基斯坦總理公開感謝土耳其,也能讓大家猜到在沖突發生后,土耳其應該沒少給他們提供援助。
雖然說現在巴基斯坦也有后援力量,且在軍事方面還占了優勢,可要知道這并不代表著巴基斯坦憑借著這一場仗就能徹底征服印度。
此前有消息報道,被打蒙的印度空軍又緊急調用了大批戰機,似乎打算在兩國邊境開展一場規模龐大的演習。
對于印度現在的舉動,外界猜測他很可能是想通過這種大規模演習為自己找回一些面子。
既想展現自己的軍事實力,又不想真正擴大局勢。
但也有人認為印度很可能是在悄悄更換戰略手段,通過在邊境的挑釁讓巴基斯坦過得不安寧。
結語
不管怎么說,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應該意識到他們是彼此搬不走的鄰居,縱然矛盾再深刻,可總歸要過著相鄰的生活。
為了彼此的長遠利益考慮,還是應該抓緊讓局勢降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