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周三開始,印度和巴基斯坦就陷入了實打實的戰爭狀態 。都說戰爭沒有贏家,這話放在這倆 “鄰居” 身上再合適不過 —— 不管是發起攻擊的一方,還是被攻擊的一方,都在這場沖突中付出了慘痛代價。
這場持續的軍事沖突,對巴基斯坦本就脆弱、剛剛有些起色的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印度的日子也不好過,別以為戰火只燒在戰場上,印度一直想成為全球經濟強國,吸引企業把生產線從東大轉移過去,這場沖突帶來的嚴重后果,正狠狠打擊著印度的 “野心” 。比起經濟上要承受的損失,戰場上的軍事損傷都顯得沒那么可怕了。
《印度金融展望》雜志指出,印巴兩國的軍費投入,其實反映了各自的經濟目標 。
2025 年,印度計劃砸 800 億美元用于軍隊現代化;巴基斯坦的國防開支預計達到 110 億美元,這讓本就掙扎的巴基斯坦經濟壓力山大。全球安全解決方案公司的國防分析師沙齊婭?馬利克直言:“在國防上大把砸錢,往往會擠占醫療、教育等關鍵領域的資源,給經濟帶來長期挑戰 。”
這場戰爭帶來的經濟損失,遠遠超出了基本的軍事預算 。“貿易中斷,投資者信心下降,造成的經濟損失難以估量,還會阻礙地區發展。對兩國和整個地區來說,外交手段優先于軍事對抗才是正解 。” 事情的起因是,5 月 7 日印度發起 “辛杜爾行動”,無端攻擊了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 6 個民用目標 。巴基斯坦這邊多次警告印度別把事情鬧大,還撂下狠話,會在 “我們自己選擇的時間、地點,用我們自己的方式” 進行反擊 。
在印度的攻擊中,至少 31 名平民不幸喪生,其中還有婦女和兒童 。巴基斯坦也迅速回擊,擊落了 5 架印度戰機,包括 3 架法國制造的 “陣風” 戰機,還摧毀了印度一個旅的指揮部 。可印度這邊嘴上說著 “不會再升級”,實際卻沒停下動作,接下來幾天,又用自殺式無人機襲擊了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和信德省的多個城市,甚至在周六凌晨對巴基斯坦空軍基地發起攻擊 。
巴基斯坦隨即展開 “布尼揚 - 烏恩 - 馬爾蘇斯” 報復行動,官方聲明稱,這是對印度 “攻擊我們國土、人民和主權” 的 “有力回應” 。有報道說,巴基斯坦的攻擊重創印度,不僅摧毀了 S - 400 防空系統、戰略機場、軍事補給和存儲基地,還通過網絡攻擊讓印度 70% 的電網陷入癱瘓 。
標普全球評級機構評論說,這場沖突增加了印巴兩國的信用風險 。雖然短期內不會影響信用評級,但如果局勢繼續升級,兩國的主權信用支持可能惡化。穆迪也指出,印巴關系緊張會拖累巴基斯坦經濟增長,同時也會削弱印度的 “財政實力”,拖慢其財政整頓的步伐 。
彭博經濟社的印度經濟學家阿比舍克?古普塔提醒大家,要是印巴邊境沖突失控,印度的損失可太大了 。“這會打擊投資者對印度的信心,讓大家覺得印度不再是能避開特朗普關稅的‘避風港’,而且印度政府的精力也會從經濟發展上轉移開。” 歐亞集團南亞事務負責人普拉米特?帕爾?喬杜里也表示,巴基斯坦就算在國際舞臺上話語權沒那么強,但依然有能力打亂印度成為出口導向型國家、融入全球供應鏈的計劃 。“這會增加印度的風險溢價,這種形象可不是印度想要的 。”
說到底,印巴沖突的根源還是克什米爾爭端 。
4 月 22 日,印度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指責巴基斯坦參與了克什米爾旅游勝地帕爾加姆的致命襲擊,很多人就預感到局勢要升級 。巴基斯坦否認指控,還提出愿意配合中立調查,但印度莫迪政府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大肆煽動反巴言論,不僅降低了雙邊外交關系等級、切斷貿易聯系,還撕毀了有 64 年歷史的《印度河用水條約》,這舉動被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痛斥為 “戰爭行為” 。
莫迪政府的政治操弄,還在印度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引發了大規模反穆斯林騷亂 。這場軍事沖突不僅給印巴兩國帶來巨大經濟損失,一旦進一步升級,還會造成災難性的人員傷亡 。雖然不少國家都在勸印度緩和局勢,但效果甚微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得對:“世界承受不起印巴之間的軍事對抗 。” 美國也呼吁雙方直接對話,但一直沒有直接介入。
在兩個擁核國家對峙的情況下,一個誤判就可能引發大禍,大家覺得國際社會該怎么介入,才能避免悲劇發生呢?快來評論區聊聊你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