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空軍用殲10CE擊落印度空軍“陣風”一事,盡管過去很多天了,依然是美西方熱議的話題之一。
近日,美國“1945”網站發表了一篇題目為《印度“陣風”戰斗機敗給巴基斯坦空軍的真正原因》的文章,文章稱,巴基斯坦成功的關鍵在于中國提供的殲10CE、JF-17戰斗機(梟龍)、威力強大的PL-15E空空導彈以及瑞典制造的搭載“愛立眼”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薩博”2000預警機。
(美媒分析殲10CE擊落“陣風”真正原因)
這里先說明一下,5月7日晚發生的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出動似乎的是基于中國運8F-400運輸機平臺改裝的ZDK-03預警機,而非“薩博”2000。
接前文。印巴空戰與以往的美印演習完全不同,它向外界展示了現實世界中的網絡化戰爭,強調超視距導彈的效能和預警機的協同作戰能力。凸顯了電子戰、情報和遠程導彈的重要性,促使印度重新考慮未來的“空戰準備”情況。
(殲10CE)
要知道,進入21世紀后,華盛頓和新德里之間的關系迅速轉好,軍事合作隨之加強。尤其是最近幾年,華盛頓方面為了遏制中國,與印度進行了多次規模較大的軍事演習,包括海上聯合演習、空中演習以及陸上演習。比如2023年舉行的代號為“應對印度23”聯合軍演,美軍派出了B-1B轟炸機、F-15E戰斗機與印度空軍的LCA“光輝”、“陣風”、“美洲虎”和蘇-30MKI一起模擬攻防。
(美印“應對印度20”空中軍演)
美媒強調,美印空中軍演設定了兩個限制條件:第一個,美軍戰機數量是“假想敵”的三倍,而且沒有E-3預警機的支援;第二個,不能在35公里至40公里內“發射”空空導彈。——之所以設這樣一個限制條件,主要是不想把雷達信號提前暴露。
也就是說,美國空軍“傳授”給印度空軍的依然是傳統的“拼刺刀”戰術,即空戰前保持“電子靜默”狀態,等進入格斗彈攻擊范圍后,突然發起攻擊。
(印度蘇30MKI)
當時,美國夸贊稱,通過演習印度空軍展示了創造性的戰術和高度的協調性,并幫助印度飛行員找到了讓老式的米格-21進入“狗斗”方法,在此過程中發射R-73導彈的話,印度空軍的實力與美國空軍不相上下。
然而,印巴空戰用事實說明印度被美軍騙慘了,所“教”方法根本不對,現代空戰已不是傳統的近距離格斗,取而代之的是由預警機、戰斗機、超視距空空導彈組成的殺傷鏈——誰的雷達探測距離遠,誰的導彈射程遠,誰就能掌握制空權。
(印度米格-21)
殲10CE雖然被稱之為四代機,事實上,它早已脫胎換骨,與殲10A和殲10B相比,除了外形基本上一樣外,所配備的雷達系統、航電系統全是五代隱身機才有的。“陣風”的雷達要落后殲10CE一代,即便不依靠預警機,“陣風”也不是殲10CE的對手,原因很簡單,殲10CE能提前發現“陣風”并提前發射PL-15E,“陣風”則不能。
(PL-15E空空導彈)
總體而言,5月7日發生的空戰是一場改變未來空戰規則的大事件,未來所有的軍事大國都將更加注重超視距打擊能力。對于美國而言,想要改變這一短板,首先要升級自己的雷達,而升級雷達又要用到稀土技術,不知道美國能否在短時間內實現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