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方供圖(下同)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文梅 北京報道
一個全新的公益項目“七彩藝術之旅”誕生了,為中國1300萬孤獨癥人士而生。
2025年5月10日,由廣州市社會服務發(fā)展促進會十方藝術人文公益專項基金聯(lián)合承宇收藏書院、國青模聯(lián)發(fā)起的“七彩藝術之旅”公益項目在廣州正式啟動。該項目以“倡導孤獨癥友好出行,融合多彩未來”為主題,旨在通過藝術共創(chuàng)、自駕采風和影像紀錄等形式,打破社會對孤獨癥群體的刻板印象,鼓勵他們融入社會,并呼吁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理解支持。
創(chuàng)意互動,叩開藝術之門
“七彩藝術之旅”公益項目啟動儀式在別具一格的“錯襪簽到墻”中拉開帷幕。來賓們通過隨機抽取不同顏色的襪子完成“配對”。這一充滿藝術張力的互動方式,象征著對孤獨癥群體獨特性的尊重與接納,暗喻每個生命的獨特性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現(xiàn)場同時化身沉浸式藝術空間。多幅孤獨癥兒童青少年的畫作與觀眾展開心靈對話,吸引大家駐足欣賞,并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畫作背后的故事。
廣東省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和廣州市海珠區(qū)無界藝術公益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心選送的Band隊彈唱、電鋼琴演繹等節(jié)目在現(xiàn)場亮相,來賓們自覺圍攏在舞臺前,充分享受律動的美好。特殊教育藝術家韋一哲與主持人、電鋼琴手默契配合,帶動在場來賓即興演繹。這位曾獲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金獎、亞太地區(qū)肖邦鋼琴大賽特別獎的24歲青年,用音樂與肢體語言,和觀眾進行跨次元對話,其自創(chuàng)的“色彩音階”演奏法讓古典音樂煥發(fā)新聲。
思想碰撞,激蕩公益新聲
此次項目啟動吸引了眾多嘉賓蒞臨現(xiàn)場交流互動。
廣東省殘疾人聯(lián)合會原二級巡視員郭偉表示,“七彩藝術之旅”創(chuàng)新采用藝術介入方式,是《廣東省“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fā)展規(guī)劃》中“社會力量參與助殘服務”的生動實踐。廣州市社會服務發(fā)展促進會副會長黎婉儀認為,藝術是幫助孤獨癥群體突破溝通壁壘、建立自信的有力工具,十方藝術人文公益基金通過專項基金模式聚攏更多社會資源,為社會問題的解決引入活水,為藝術公益開辟了新路徑。
在“公益創(chuàng)新與藝術融合”主題對話中,家長代表戴榕分享了自己作為孤獨癥孩子母親的經(jīng)歷,強調社會需要給予孤獨癥群體更多的包容和接納。她講述了自己通過向鄰居派發(fā)告知孩子情況的信件,從而收獲理解和幫助的經(jīng)歷,表達了對社區(qū)的感恩。
“廣州至少有20萬這樣的家庭,但很多家長不愿站出來,社會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包容和接納,才能讓他們有勇氣面對孩子未來的挑戰(zhàn)。我們鼓勵孤獨癥孩子的家長加入家長組織,根本目的是為了改變家長心態(tài)。通過與其他家長抱團取暖獲得力量和信心,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認知和包容?!贝鏖耪f。
華南師范大學教授、知名學者唐昊則從宏觀角度探討了如何為中國人創(chuàng)造表達慷慨和善良的機會。他被戴榕的故事所打動,認為這證明了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善良和慷慨,提出要創(chuàng)造一種可持續(xù)的公益模式,讓人們的慷慨和善良能夠得到正反饋。
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唐昊提出了“人文公益”理念,即“Of the human,by the human,for the human”,強調在公益鏈條中,應將每一個角色都當作正常人來關愛。他認為,公益應該有三個閉環(huán):資源閉環(huán)(捐贈者閉環(huán))、人才閉環(huán)(執(zhí)行者和志愿者閉環(huán))和受助者閉環(huán)。資源閉環(huán)就是讓捐贈者在捐贈資源、金錢、時間和精力的同時,獲得精神回報,實現(xiàn)馬斯洛需求,將公益視為成就人生的形式。人才閉環(huán)就是為公益界人才提供職業(yè)上升渠道,吸引更多優(yōu)秀人才加入。受助者閉環(huán)就是當受助者轉變?yōu)橹苏?,完成精神文化層面的蛻變,實現(xiàn)真正的成長。
“當我們身處社會發(fā)展轉型期,當互聯(lián)網(wǎng)+AI的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當殘健融合成為新時期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的新目標,人文公益應成為連結和打通人心的核心力量,理解之、踐行之、完善之,假以時日,必有所成。”唐昊說。
融合教育倡導者關小蕾結合自己多年從事特殊兒童藝術教育的經(jīng)驗,分享了藝術治療在孤獨癥群體中的作用。她認為,藝術為不擅長社交的孤獨癥兒童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語言,讓他們能夠沉浸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
“我至今還記得1984年接觸的第一個個案,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在藝術表達上非常優(yōu)異。后來多年教學實踐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結論——對于不擅長社交的孤獨癥兒童來說,藝術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語言,讓他們能夠沉浸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藝術不僅是一種表達,更是一種療愈,可以幫助孩子和家長舒緩情緒、改善關系?!标P小蕾總結道。
十方藝術人文公益基金發(fā)起人陳嘉俊對“七彩藝術之旅”公益項目的宗旨和愿景予以了解讀。他指出,“七彩藝術之旅”將通過獨有的工作方式,重塑社會敘事,倡導社會包容接納,與孤獨癥群體開展更多有益的互動。廣州市社會服務發(fā)展促進會執(zhí)行會長徐晗表示,“七彩藝術之旅”公益項目的正式啟動,標志著社會各界對孤獨癥群體的關注與支持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七彩藝術之旅”項目包含孤獨癥藝術之旅采風計劃、自媒體和紀錄片專題傳播與倡導計劃以及后期全國巡回展覽等內容。藝術顧問韓瑞玲詳細介紹了采風計劃,該計劃將組織孤獨癥孩子、青少年公益大使、藝術家、后勤保障團隊、拍攝團隊約30人的自駕游車隊,開展9—12天的藝術采風之旅。她強調,“七彩藝術之旅”的核心在于“看見”,旨在解決孤獨癥群體面臨的社會認知障礙和融合困境,要讓更多人“看見”他們,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和需求,實現(xiàn)人文價值的提升——從“我看見你”到“我看見我自己”。
據(jù)悉,“七彩藝術之旅”以藝術人文倡導為切入點,促進孤獨癥群體社會融合。項目計劃組織孤獨癥家庭和青少年公益大使及藝術家組成自駕游車隊,深入甘肅敦煌、云南麗江、廣西桂林等地,共同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記錄旅途中的點滴,并在全國范圍內舉辦巡回藝術展覽。通過轉變敘事方式、跨界合作和多元化傳播手段,提升公眾認知,促進社會融合,探索公益3.0模式,推動公益項目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了保障紀錄片的順利拍攝,“七彩藝術之旅”發(fā)出了“百名聯(lián)合出品人計劃”的公益倡議。國青模聯(lián)代表公布傳播矩陣,該紀錄片預計將在騰訊、嗶哩嗶哩等平臺播出,預計曝光量約達5個億。
責任編輯:周南 主編:文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