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來,DeepSeek成為各個行業所聚焦的熱點話題。這個融合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的前沿平臺,正逐步揭開其神秘面紗,展現出對各行各業顛覆性的潛力。隨著DeepSeek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普及,我們正站在一個由數據驅動、智能引領的新時代的門檻上。它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革新,更是人類生活方式與思維模式的深刻變革。那么,將DeepSeek運用到美術評論上,會有怎樣的效果?為此,中華網山東&文化視界網特此開設“DeepSeek談藝”欄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與美術評論的跨界融合,為傳統藝術領域注入新鮮活力。
——編者按
在中國當代油畫藝術的多彩圖景中,張繼渝以獨特的藝術語言構筑了一個充滿詩意的視覺世界。他的油畫作品絕非簡單的視覺呈現,而是深植于藝術史脈絡與當代審美語境下,對繪畫語言進行深度探索與創新的結晶。從藝術史的宏觀視角回溯,油畫藝術歷經了從古典寫實主義對客觀世界精準復刻,到現代主義對形式、色彩和情感的主觀解放等諸多階段的演變。在這樣的歷史進程中,張繼渝以敏銳的藝術感知力,汲取不同藝術流派的養分,同時又掙脫傳統范式的桎梏,開辟出了屬于自己的藝術路徑。
趕場天系列9,布面油畫,55x47cm,張繼渝
他的油畫作品,是色彩、筆觸、構圖等繪畫元素交織匯聚而成的獨特場域,每一個元素都被賦予了超越表象的意義,成為傳遞情感、思想與哲學思考的媒介。在這個場域中,觀者仿佛踏入一個奇幻夢境,既能感知到現實世界的溫度與質感,又能沉浸于超現實的精神遨游,開啟一場與自我和藝術深度對話的奇妙旅程。
趕場天系列15,布面油畫,55x47cm,張繼渝
色彩在張繼渝的油畫作品中,是最為靈動且富有表現力的元素之一。他對色彩的運用大膽而不失協調,絢麗卻又蘊含著深沉的底蘊。不同于傳統寫實油畫對客觀色彩的精準描摹,張繼渝更傾向于用色彩來傳達主觀的情感和營造獨特的氛圍。他常常采用高飽和度的色彩組合,讓畫面充滿了視覺沖擊力。那些濃烈的紅、明艷的黃、深邃的藍,在畫布上相互碰撞、交織,瞬間便能抓住觀者的目光。這種色彩的運用,使得他的作品仿佛具有一種生命力,能夠在第一時間喚起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
花開三月系列1,布面油畫,80x60cm,張繼渝,2025年
他的筆觸富有變化,或粗獷豪放,或細膩柔和,每一筆都像是在畫布上跳躍的音符,共同奏響了一曲視覺的樂章。在他的作品中,粗獷的筆觸常常用于描繪物體的輪廓和表現強烈的情感。那些厚重而有力的涂抹,仿佛是畫家內心激情的直接宣泄,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震撼。而細膩的筆觸則多用于刻畫細節,在光影的處理和質感的表現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那些細膩筆觸的精心雕琢,讓畫面中的物體仿佛具有了真實的觸感……
花開時節-紫色的玉蘭花1,布面油畫,90x70cm,張繼渝,2024年
張繼渝油畫藝術的深層價值,在于他對“詩意棲居”這一藝術精神的當代詮釋。在物質主義盛行的時代,他的作品保持著對精神世界的執著探索,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對抗浮躁、回歸本真的審美途徑。這種詩意特質首先體現在他對平凡物象的升華能力上。張繼渝善于從日常生活的普通場景中發現不普通的美,再通過藝術轉化賦予其普遍審美意義,他筆下的尋常景物總能在樸實中見崇高,在簡單中寓深意,而這種能力,正是源于他對生活持久而深情的觀察。
大地坡-布面油畫,70×60cm,張繼渝,2025年
在情感表達上,張繼渝的油畫呈現出含蓄而深沉的特質。與當下藝術中常見的激烈情緒宣泄不同,他的畫面情感如同地下潛流,表面平靜內里洶涌。他的藝術情感是經過沉淀和過濾的,不追求一時的感官刺激,而是致力于持久的心靈共鳴。
金川梨花2 ,布面油畫,90x70cm,張繼渝,2024年
站在二十一世紀的藝術坐標系中回望,張繼渝的油畫創作猶如一座橫跨東西方的橋梁,連接起傳統與現代、具象與抽象、理性與詩性等多重維度。那些躍動在畫布上的形與色,既是對外在世界的深情凝視,也是對內心世界的勇敢探索。在這個圖像泛濫的時代,張繼渝用畫筆守護著繪畫藝術的純粹性與崇高性,提醒我們真正的視覺創造永遠源于對生命本質的不懈追問。當我們駐足于這些由形與色編織的詩意場域,便如同踏入一方超脫現實的桃花源,紛擾的表象被悄然隱去,那些沉淀于歲月長河中的藝術本真,正以鮮活的姿態,等待觀者與之共鳴。
(文/DeepSeek
作品欣賞
金沙江畔的老茶館-布面油畫,2024年
岷江畔-二坎子,布面油畫,60x50cm,張繼渝,2024年
暮春,布面油畫,80x70cm,張繼渝,2025年
橋頭鎮的梨花-布面油畫,80x70cm,張繼渝,2025年
橋頭鎮-再別康橋系列2,布面油畫,80x60cm,張繼渝,2025年
橋頭鎮-再別康橋系列4,布面油畫,100x80cm,張繼渝,2025年
色達-辯經系列12,布面油畫,90×80cm,張繼渝,2024年
色達-辯經系列13,布面油畫,160×120cm,張繼渝,2024年
色達-朝圣之路8,布面油畫,90cm×70cm,張繼渝,2022年
色達-神明之光系列30,160×140cm,張繼渝,2021年
色達-神明之光系列31,80×70cm,張繼渝,2025年
色達-神明之光系列31,100×80cm,張繼渝,2024年
色達-神明之光系列-佛光5,100×80cm,張繼渝,2025年
色達系列3-天葬,90×80cm,張繼渝,2023年
色達系列2,100×80cm,張繼渝,2023年
四月桃紅,布面油畫,70×60cm,張繼渝,2021年
威尼斯印象4-布面油畫,50×40cm,張繼渝,2024年
威尼斯印象2,布面油畫,80×70cm,張繼渝,2024年
夏日海灘印象系列10,布面油畫80x70cm,張繼渝,2024年
校園小景2-布面油畫,80x65cm,張繼渝,2024年
杏黃盡染1,布面油畫,50×40cm,張繼渝,2024年
自畫像8,布面油畫,60x50cm,張繼渝,2024年
紫百合,布面油畫,70×60cm,張繼渝,2025年
畫家簡介
張繼渝,重慶工商大學藝術學院三級教授、重慶市油畫學會副會長、成都現代風景油畫院副院長。歷任重慶工商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重慶市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高校藝術學科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宜賓市文化顧問。曾在國內、歐洲、北美、東亞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藝術考察、學術交流與學術講座。舉辦個人油畫展十二次,繪畫作品入選國家級、省部級畫展,并被美術館、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美術作品與論文百余幅(篇),出版發行有專著、教材七部,《設計色彩》獲第七屆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暢銷書一等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