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們見過太多網紅產品的沒落。
號稱"年輕人第一口茅臺"的茅臺冰淇淋,原先一杯定價就高達66元,2025年全面收縮線下渠道,僅保留兩家酒店專柜;
同樣定價66元的鐘薛高厄瓜多爾粉鉆雪糕也曾刷新認知,2024年銷量同比暴跌70%;
還有文和友,從長沙現象級文旅地標到廣深閉店潮,不過短短兩三年而已。
一種快消品退出市場或許無關緊要,反正永遠有新的替代品出現。
但是,當這股風潮蔓延到不動產領域,動輒百萬、千萬級的網紅樓盤崩盤,背后必然伴隨著一個又一個家庭的血淚。
關于這個話題,黃埔業主們,或許最有發言權。
接連跌破地板價
黃埔二手還有底嗎?
這兩天,一個中介朋友說要給我發萬科東薈城的最新成交情況。
我說不用了,謝謝,我知道它有1字頭的成交,刷新地板價了,不過應該是個案,不具備普遍意義,并且轉手發給他我們之前寫的稿子:1.8萬/㎡!東薈城,賣出保障房價...
他說毛線!現在已經有兩套了!
就在3月,連著成交兩套不到2萬/㎡的房源。
3月25日成交
3月30日成交
這不是最要命的。
更恐怖的是,二手房難賣,導致整體房源的掛牌價還在下行!
最開始都只是三萬五萬試探性降價,只是最后都會比心理預期低上10-20萬。
目前東薈城的二手房掛牌房源,基本都已經自刀過好幾次,有不少都在2萬/㎡出頭的線上晃悠。
但凡再稍微往前走一步,就要多爆出幾個1字頭成交了。
難免讓人唏噓。
這些二手房
通通跌出白菜價
我去后臺找了一下我們2021年寫的稿子,當時東薈城還是市場中領漲的存在。
彼時,這盤4萬+/㎡的價格層出不窮,以至于我們心中都波瀾不驚了。
圖源:2020年9月文章
包括東薈城在內,整個黃埔都是一片漲聲四起。
回看昔日光景,這些網紅盤每月成交價都會漲個幾百上千:
圖源:2020年9月文章
雖然不忍心,但我今天還是重新做了個表,能更直觀地感受到這兩年突變的畫風。
形式急轉直下,金碧世紀花園、中海譽城、萬科金色夢想這些網紅盤們無一幸免。
30%-40%的跌幅,讓當年高位接盤的業主們大呼遭不住。
這其中,甚至包含著不少“高杠桿玩家”,月供壓力與預期收益形成致命剪刀差。
收不到錢,還不起房,當年買房的那批人集體出逃,于是才有了踩踏式拋售的惡性循環。
是什么,擊碎業主心理防線
你要是問我這種情況短期內會改善嗎?
雖然很殘忍,但我不得不給出答案:不會。
主要原因,除了當年樓市過火形成的泡沫太多,還在于新房正在對二手房進行降維打擊。
一批又一批新盤卷生卷死,正在重構整個樓市的價值坐標系。
以剛入市的廣州地鐵·瓏岄上城、海絲城為例,開盤售價直接擊穿了黃埔業主們的心理防線。
想賣出二手房?只能比新盤價格更低。
而且更要命的是,通過降價可以實現跑量已經算很好的結果了,更大的可能性是有價無市。
其一,是因為實力拼不過。
新政的出臺推動廣州產品設計革命,新規住宅得房率普遍提升至110%以上,二手房那不到80%的得房率怎么贏?
更別提新盤還有裝修、園林設計、智能家居、綠色建筑等一系列附加值,而二手房只有樓齡老化、物業缺失這些debuff。
后者的生存空間自然被壓縮得越來越小。
其二,還有個最重要的的因素——政策。
廣州已取消限購并實施"四低"(無門檻、低首付15%、低利率3%、低稅費),但二手房仍受制于高額稅費征收。
這擺明了是要把人往新房市場引流,普通人怎么可能逆大市而行。
回顧這兩年,恐慌情緒像病毒一樣在黃埔二手房市場蔓延。
金碧世紀花園有業主把報價從2023年的4萬+/㎡一路降到 2.9萬/㎡,依然沒等來買家;
曾經一房難求的保利學府里,如今掛牌半年無人帶看的房源占比過半。
中介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臺上,“急售”“骨折價”的標簽越來越密集,那些過去高傲的網紅盤業主,現在每天都在經歷“要不要再降10萬”的靈魂拷問。
圖源:小紅書
當新房帶著政策紅利和產品升級呼嘯而來,曾經的樓市神話碎成一地雞毛。
如果要我給現在購買黃埔買家們一個建議,我只有三個字:買新房。
如果要我給現在購買黃埔二手房的買家們一個建議,我只能說:
多思考,慎撿漏。
現在的二手房確實在降,但尚且還沒有到底。
別為昔日的網紅濾鏡買單,樓市從來只給理性者留入場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