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晚在線報道,執政剛過百天的特朗普政府發生了重大人事變更,一波新的權力洗牌開始。先是白宮辦公廳主任蘇珊·威爾斯宣布馬斯克本人已經不在白宮辦公。而后特朗普本人親自宣布邁克·華爾茲不再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轉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目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由國務卿魯比奧臨時兼任。兩位在特朗普總統大選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物相繼離開權力中心,曾經并肩作戰的“盟友”,正在華盛頓的權力游戲中淪為政治犧牲品。
這一調整不僅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首次重大內閣洗牌,更暴露了美國霸權體系在多重危機沖擊下的結構性困境。從國務院重組到斡旋俄烏和談進展不利,從“信號門”事件到魯比奧“集權”(成為繼基辛格之后第二位身兼國務卿與國安顧問的內閣要員),特朗普政府的人事震蕩折射出其戰略收縮、國內政治壓力與制度性危機的交織,同時也可能預示著美國外交政策將加速轉向單邊主義、交易主義與強人政治。
美國(資料圖)
事實上,除了“泄密事件”外,讓華爾茲“明升暗降”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美國極右翼人士在這之前就已經對華爾茲感到不滿,指責華爾茲及其團隊沒有充分支持“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在這些極右翼人士看來,作為外交政策“鷹派”人物的華爾茲是一位“新保守主義者”,他比特朗普更愿意在海外投射美國的力量,而特朗普則反對在海外發動沖突。一邊是工作上的嚴重失誤,一邊又是外交政策上與特朗普背道而馳,兩者疊加之下,這才讓華爾茲有了現在的處境。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實際上特朗普在宣布沃爾茲調任的幾個小時之前,才決定提名他為常駐聯合國代表,也就是說沃爾茲離任國家安全顧問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調任聯合國,只不過是正好有這么一個職位空缺而已。此外還有另外一種聲音,認為這是特朗普給沃爾茲畫的一張大餅,一些匿名的白宮官員對BBC爆料稱,其實特朗普心里清楚沃爾茲出任聯合國代表一事很難在參議院獲得通過,因此才會作出這一決定。
魯比奧(資料圖)
輿論認為,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由國務卿代理非常罕見,上一次還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此次不同尋常的人事任命與將美國記者拉入涉密群聊事件有關,華爾茲此前承認對這一事件負責。美國《政客》雜志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爾茲已失去美國政府其他官員的信任,有關華爾茲替代人選的討論已持續數周,但近日撤換華爾茲的計劃開始“加速推進”。此前美國《大西洋》月刊總編輯披露,他3月11日被華爾茲在“信號”聊天軟件上“加好友”,兩天后被拉入一個群聊。
有分析認為,白宮此輪大換血,不僅是內部斗爭的結果,更是特朗普在為自己退場后做“政治布陣”。自重新上臺以來,特朗普的影響力依然牢固地掌握在共和黨內部,在多項關鍵政策上,他是當之無愧一錘定音的“最后拍板者”,然而,其民調數據卻略顯尷尬。多項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當前的執政滿意度為39%至41%不等,是近80年來新任總統百日支持率的最低值,不滿情緒在社會各階層中持續升溫。
特朗普與馬斯克(資料圖)
“馬斯克的黯然退出再次向特朗普證明,一廂情愿地對所謂‘深層政府’開戰,試圖以此破除所有施政阻力是不現實的。”韋宗友表示,由于一些舉措違反了美國憲法和相關法律,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其他對特朗普改革持不同意見的人,都會以政治和法律的方式來對他發起挑戰。隨著馬斯克“下課”,特朗普第二任期開啟后推行的暴風驟雨的改革基本畫上了句號,后續只能采取一些和風細雨、小幅度的舉措緩慢推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