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
文|小泡芙
編輯|沐言體育
前言
這段時間,國際上的目光全被巴印沖突吸引住了,可沒想到的是,在這緊張的國際局勢中,中方和埃及正在有條不紊的準備著自己的活動。
巴印一役讓世界都清楚的看到了中國軍事的實力,爭相購買中國的軍事武器,沒想到的是埃及先下手為強了。
巴印空戰戰機墜落
讓人意外的是,他們沒有看上強大的梟龍和殲10CE,反而看上了殲35,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
那么,埃及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中國將會迎來怎樣的大生意?
殲35
打破預期的軍購風向標
這幾天的埃及空軍司令穆罕默德·阿巴斯,在紀念中埃航空合作45周年的活動上,公開視察了一架未涂裝的殲-35戰斗機全比例模型。
這一舉動被外界視為埃及調整軍購戰略的重要信號,因為在此之前,國際媒體普遍認為埃及將采購中巴聯合研制的梟龍或殲-10CE戰斗機,但此次官方動向直接指向更先進的第五代隱身戰機殲-35。
紀念中埃航空合作45周年的活動發言
埃及的選擇打破了傳統軍購邏輯,凸顯了地緣博弈中“一步到位”的迫切性,也反映出中國高端裝備的競爭力正在被更多國家認可。?
埃及空軍目前的主力機型為美制F-16,但受美國限制,這些戰機未配備AIM-120中程空空導彈,實際作戰能力被嚴重削弱。
相比之下,鄰國以色列早在2016年便列裝了F-35I隱身戰機,形成單向技術碾壓。
戰機
自從埃及與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摩擦加劇后,埃及軍方對“代差危機”的擔憂達到頂峰。
歷史上,巴基斯坦空軍曾因美國的武器使用限制,在2019年印巴沖突中被迫讓部分F-16停飛。
這一教訓令埃及意識到,依賴西方裝備可能面臨“戰時斷供”風險。
F-16
武器裝備的自主可控性,在現代戰爭中已從“加分項”變為“必選項”,埃及的選擇是對西方武器附加條款的無聲抗議。?
過去十年,埃及尋求多元化的武器來源,幾年前埃及計劃采購俄羅斯蘇-35戰斗機,但因美國以《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威脅而擱淺。
法國曾向埃及推銷“陣風”戰斗機,但他們搭載的“流星”導彈因技術限制無法整合至俄制或美制平臺,進一步壓縮了埃及的選擇空間。
“陣風”戰斗機
中國裝備近年來的實戰表現則為埃及提供了新思路,今年巴印空戰,巴基斯坦使用殲-10CE戰斗機三次“擊落”印度“陣風”戰機的案例,成為埃及軍方的重要參考。
武器的可靠性和兼容性,有時比紙面性能更具決定性,中國裝備的“即插即用”特性正在重塑軍貿市場規則。
相比于梟龍和殲10CE來說,殲-35也有著很多的優勢。
墜毀的戰機
殲-35的“破局籌碼”
殲-35的外貿版本FC-31采用了獨特的模塊化架構,可靈活切換陸基型、艦載型及電子戰變體。
對于同時擁有地中海與紅海海岸線的埃及而言,這種設計既能滿足空軍制空需求,又可適配未來的航母發展規劃。
此外,他們開放式航電架構允許整合埃及現有的俄制、法制武器系統,降低了換裝成本。
FC-31
殲-35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據稱控制在0.01平方米級別,配合射程達200公里的PL-15E空空導彈,可在以色列F-35I的探測范圍外發起攻擊。
這種“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能力,恰好針對埃及最緊迫的防空缺口。?
相較于美國F-35單機8000萬美元的報價,殲-35外貿版預估價格約為6000萬美元,且不附帶使用限制條款。
戰機
埃及還能通過易貨貿易或本幣結算降低外匯壓力,這對經濟承壓的埃及極具吸引力。
?殲-35的優勢不僅在于技術參數,更在于提供了一套“去政治化”的解決方案,這對深陷大國博弈的中東國家具有特殊價值。
埃及外匯
從客戶到伙伴
自上世紀80年代引進殲-7戰斗機以來,埃及始終是中國武器的穩定用戶,之前中埃聯合生產的K-8E教練機實現95%本地化率,成為非洲首條現代化戰機生產線。
再后來,埃及采購的翼龍-2無人機在反恐作戰中表現優異,進一步鞏固了雙方信任。
一旦殲-35采購落地,將成為中國第五代戰機的首次出口案例,這不僅意味著埃及獲得區域技術優勢,更標志著中國從“中低端供應商”向“高端方案提供者”的跨越。
殲-35
軍貿合作本質是戰略互信的延伸,殲-35交易或將開啟中埃“技術共研”的新階段,這種模式比單純買賣更具有長遠意義。?
埃及需在美中之間保持微妙平衡,美國可能以削減每年1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施壓,但埃及已著手建立“應急基金”應對此類風險。
另一個挑戰來自殲-35的產能,沈飛目前需優先滿足中國海軍需求,出口型交付周期可能長達3-5年。
埃及來看中國殲35
沙特阿拉伯早在2023年便派出代表團考察殲-35,阿聯酋則在迪拜航展上重點觀摩該機型。
埃及若率先采購,可能觸發海灣國家的“隱形戰機競賽”。
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的TF-X與韓國的KF-21也在爭取中東市場,但兩者尚未完成全部試飛,這為殲-35留下了關鍵窗口期。
埃及來看中國殲35
?埃及2025年國防預算將進入新一輪編制周期,而以色列計劃在2026年前將F-35機隊擴大至75架。
時間壓力可能促使埃及加速決策,采用“分批采購、技術轉移”的折中方案。
紀念中埃航空合作45周年的活動
國際軍貿的本質是政治經濟學,埃及的選擇將檢驗新興大國能否打破傳統武器供應體系的壟斷,這場博弈的結局可能影響未來二十年的全球防務格局。
這場交易對中國而言,這是高端裝備體系獲得戰略市場認可的里程碑,對埃及而言,這是突破地緣困局的“技術杠桿”,對中東而言,這可能是重塑空中力量平衡的起點。
紀念中埃航空合作45周年的活動
結語
這件事情也告訴我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靜音革命”中,技術與戰略的融合在時代的發展合金不重視十分重要的。
而埃及的選擇也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裝備的技術可信度,讓世界都相信中國制造以及中國技術,也讓他們擺脫了單一的依賴。
中國制造
但不管怎么來說,戰爭都是我們最壞的選擇,只有和平相處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各個國家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面對埃及這樣的選擇,你有什么看法?
信息來源:迪拜中阿衛視 2025-05-11 中國第五代戰機殲35受埃及關注。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 2025-05-07 巴稱擊落多架印度“陣風”戰機,專家:小規模沖突巴空軍戰力不落下風
信息來源:迪拜中阿衛視 2025-05-11 中航技公司(CATIC)共同慶祝雙方合作45周年,并紀念該公司生產的首批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