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凌風 來源 | 頂尖廣告
一直 以來,“C位”之爭都是娛樂圈八卦的一個焦點,從各大晚會到各種盛典,各路明星的明爭暗斗都是要爭搶C位。但沒想到,如今C位之爭已經蔓延到了體育圈。
誰能想到,奧運冠軍全紅嬋在品牌活動上沒站C位,竟讓國產運動巨頭李寧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全紅嬋一句“李寧伯伯”使產品銷量大增,而一張合影照片由于站位靠邊,卻能導致全網憤怒引發退貨潮。
從直播間被罵關評到退貨率飆升45%,從被網友痛批"過河拆橋"到市值蒸發1.5億港元,這場因站位引發的"蝴蝶效應",不僅撕開了體育營銷的功利面具,更讓所有人見識到了粉絲經濟的恐怖力量。
一張合影引發的"血案":
全紅嬋靠邊站,李寧被罵"過河拆橋"
中國奧委會與李寧的簽約儀式本該是一場體壇盛事,卻因一張合影徹底變了味。
事情是這樣的,近日,國產運動品牌李寧與中國奧委會正式達成合作,未來三年將作為官方體育服裝合作伙伴,為中國體育軍團提供裝備支持。馬龍、全紅嬋、陳芋汐、陳夢、等7位奧運冠軍與李寧同框,共同見證了這一震撼的簽約儀式。
然而在與中國奧委會簽約活動中,李寧的一張站位圖,引發大量粉絲不滿。
圖源:微博
合影中,國乒運動員馬龍站在領導的右側,這點毋庸置疑。李寧位于領導左側,但值得注意的是,眼尖的網友立刻發現端倪:剛剛在跳水世界杯總決賽奪冠的陳芋汐緊挨著李寧站在C位,而兩屆奧運冠軍全紅嬋卻被"發配"到了合影邊緣。
站在李寧身旁的并非全紅嬋,而是陳芋汐。李寧與全紅嬋之間相隔約三人之遠。這樣的安排瞬間點燃了全網怒火。
圖源:微博
雖然她倆是好友,可在公眾眼里就是競爭關系,全紅嬋又一次屈居亞軍,這樣的安排確實讓人難免不多想。
要知道,就在 4 月 23 日航天文化藝術論壇上,李寧與全紅嬋的互動成為社交媒體爆點。李寧以長輩姿態與全紅嬋親切互動,調整話筒高度、雙手遞健身帶,還約定設計航天主題跳水服,當時全紅嬋更是親昵地稱呼李寧為伯伯,兩人坐在一起有說有笑。
兩人擊掌互動的畫面被贊為"爺孫CP"典范,使當天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 3 億次,相關產品搜索量激增 200%。
圖源:微博
誰曾想,跳水服還沒影兒,站位先被"優化"了。
加上現場互動環節中,李寧緊鄰陳芋汐進行交流,遞送話筒,整理衣物,對全紅嬋沒有同樣的舉動。
圖源:微博
此外,三年前,正是全紅嬋的"寒門逆襲"故事讓李寧青少年產品線銷售額暴漲210%,全紅嬋帶貨功不可沒。
在粉絲們看來,全紅嬋拿了銀牌,李寧翻臉比翻書還快,無異于“卸磨殺驢”,頓時,網友怒了。指責李寧"用完就扔?""冠軍才配站中間?"
網友放出了前后對比照,指責李寧過河拆橋,看成績下菜。
圖源:微博
一時間,讓李寧陷入負面輿論。
圖源:微博
李寧C位風波過后
全國掀起了一股退貨潮
面對輿論風暴,李寧更犯了一個致命錯誤,采取了冷處理策略,48小時內裝聾作啞,被網友發現悄悄刪除直播間負面評論。
這種"鴕鳥式公關"讓人想起三年前的設計風波:當時拖延48小時道歉,電商總經理一句"消費者需要文化教育"讓單日股價蒸發百億。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只是這次,網友的報復來得更猛烈。
此舉更引發網友不滿,網友紛紛表示以后不買李寧了 。
憤怒的粉絲迅速行動,李寧直播間彈幕被“勢利眼”“見風使舵”刷屏。
圖源:抖音直播間
同時,李寧天貓店也遭遇了大規模退貨,退貨率一度高達45%,且呈現上升趨勢。
要知道,在電商行業,退貨率哪怕只上升幾個百分點,都足以讓商家頭疼不已,而李寧這次,可是來了個大跳水。
有人曬出剛拆封的快遞箱,留言道:"支持嬋寶時買的三雙鞋,現在原封不動退回去"
還有網友表示因為全紅嬋才買李寧,現在要退款。
直播間全是吐槽。由于評論刷屏過多,主播無法有效管理,最終選擇關閉評論功能。
有人退款原因就寫的全紅嬋沒站C位。
李寧連夜更換廣告站位,但依然難以平息眾怒。
退貨潮的洶涌直接波及到了李寧的市值。短短幾天內,李寧的市值蒸發了 1.5 億港元,大家轉頭去買安踏和鴻星爾克了。
估計李寧后悔莫及,就算把后牙槽咬碎也彌補不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退貨風波之后,全紅嬋和陳芋汐同時發布短視頻:前者文案強調"李寧陪伴成長",后者感謝"品牌助力突破"。
然而,眼尖網友發現視頻結尾的合影與活動當天不同——李寧居中,兩位運動員分立兩側。這種"補救式"站位調整,被網友戲稱為"一張照片引發的二次創作"。
圖源:微博
從商業營銷角度看,李寧或許是想通過全紅嬋的高流量來提升品牌關注度和產品銷量,利用她的草根逆襲故事引發情感共鳴,實現品牌價值升級。
但在處理與運動員的關系上,未能充分理解C位的重要性,踩中Z世代粉絲經濟的致命雷區。
特別是在娛樂圈,C位之爭早已是歷史悠久的現象。在大合影中,C位之爭尤為激烈。一般來說誰的咖位大、資歷深,這C位也就越該誰上。
最著名的要數芭莎慈善拍賣晚會的最終大合影。某女星無意中占據了C位,結果引發了廣泛的嘲諷。眾多網民批評她地位不足,卻意圖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粉絲們認為全紅嬋是三枚奧運金牌的獲得者,而陳芋汐僅獲得雙人項目的冠軍,從榮譽的含金量來看,全紅嬋顯然更高,因此陳芋汐不應當站在李寧的旁邊。此外,全紅嬋與李寧合作已有三年多,確實為李寧帶來了顯著的業績增長。
如果當時讓他們兩個站在左右兩邊,那就又是一種局面了,李寧糊涂啊~
當體育營銷撞上粉絲經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場風波看似因站位而起,實則是品牌價值觀的徹底崩塌。粉絲的憤怒并非“飯圈爭番”,而是對“唯冠軍論”的抗議。
全紅嬋雖近期狀態下滑,體重增加影響動作完成度,但她仍是兩屆奧運冠軍,商業價值超5億的體壇頂流,李寧的“翻臉比翻書快”,被視作對運動員長期價值的短視。
圖源:微博
這場報復性退貨背后,是粉絲經濟的恐怖力量。全紅嬋的136億次抖音話題播放量,記錄著觀眾對"水花消失術"之外的情感投射——那個從廣東小漁村走出來的女孩,早已成為普通人奮斗的精神符號。
圖源:抖音
她7歲抱著枕頭離家訓練,想"賺錢給媽媽治病"的樸素愿望,與李寧"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精神本應高度契合。但當商業邏輯遇上粉絲經濟,品牌方顯然低估了粉絲力量:
品牌方過度依賴流量,將運動員個人 IP 轉化為商業資產,卻忽視了運動員背后的努力以及消費者對品牌情感的投入。
全紅嬋對于粉絲而言,不僅僅是冠軍,更是努力、真誠和草根逆襲的象征。
李寧的 “變臉” 讓粉絲覺得品牌只是在利用全紅嬋的熱度,而并非真正尊重和支持她。
此次僅因站位問題,便讓李寧面臨了一場巨大的危機,這是李寧始料未及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