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注定載入史冊,這一天我們贏得了關鍵勝利。面對美國不講道理發起關稅戰,我們始終堅持維護核心利益不放松,絕對不會在原則問題上有任何妥協。就算是美國中間發出多次妥協信號,但是我們也是已讀不回,堅持要求美國拿出誠意再談判。在美國反復請求和拿出誠意情況下,我們開始接受美國的談判申請,并且坐下來與美國談。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兩國在瑞士日內瓦發布《中美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宣布取消或暫停總計91%的加征關稅,標志著這次美國主動發起的關稅戰以中國的戰略性勝利告終。自2025年4月起,美國政府單方面對華加征關稅措施不斷升級,從最初的34%逐步提升至84%和125%,試圖以“極限施壓”迫使中國讓步。但是中國用實際行動告訴美國,想要逼迫我們在核心問題上屈服是不現實的。更為重要的是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展現了足夠的韌性,首先撐不住的是美國。
從極限施壓到戰略退讓,美國這次輸的口服心服。中美聯合聲明簽署,標志著美國放棄注定失敗的極限施壓策略,開始做出戰略退讓。美國將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這些商品的加征關稅。
美國這一次輸的口服心服,因為其認識到面對中國是不可能靠極限施壓和敲詐得到其想要的東西,我們的原則就是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據牛津經濟研究所分析,若美國全面與中國對抗,五年內將損失1.6萬億美元和74.7萬個就業崗位。美國股市、就業市場、債市場和經濟數據全面亮起紅燈,特朗普的核心盟友都開始施壓特朗普盡快談判讓步。在現實面前,特朗普不得不低頭。
中國贏得決定性勝利,但也給了特朗普足夠體面,讓其輸的不那么狼狽。面對美方挑釁,中國采取“精準反制”,同步加征對等關稅,并保留非關稅措施作為談判籌碼。聯合聲明的核心在于不對稱讓步,美國在關稅削減上邁出更大步伐,而中國以靈活保留部分措施維持戰略主動權。雙方同意建立由副總理何立峰與美財長貝森特牽頭的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定期在第三國開展對話,為分歧管控提供制度化保障。
可以說,這次勝利對于我們而言與當年贏得上甘嶺戰役勝利是同等意義,奠定了我們的大國地位,也讓美國認識到中國是欺負不得的。當然,我們贏得關鍵勝利,也是給了特朗普足夠體面。中方同步取消91%的反制關稅,暫停24%的措施,但保留10%的懲罰性關稅。中國采取階段性緩和姿態,釋放出“斗而不破”的信號。中國在美國反復求情的情況下,同意談判,并且美國拿出誠意后給予部分讓步,這就讓特朗普不至于那么狼狽。
勝負已經確定,美國和特朗普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中國的“持久戰”與美國的“短視博弈”較量中贏得勝利,可以說,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勝負已經確定。中國以時間換空間,以韌性破壓力,很好的化解了美國攻擊,從而成為了最終勝利者。中國保持了足夠戰略定力,沒有在美國關稅威脅亂陣腳。中國通過深化與歐盟、東盟的貿易協定,抵消美國“脫鉤”威脅,例如2024年《中歐投資協定》的重新激活。
聯合聲明發布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評價中國“以規則為基礎的合作模式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定性”,與美國的“單邊主義”形成鮮明對比。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的退讓,被《金融時報》稱為“冷戰后最顯著的戰略收縮”,其盟友體系亦出現松動。歐盟在聲明發布后宣布加速推進與中國的數字貿易談判。據世界銀行預測,關稅削減將使全球GDP在2026年前增長0.8%。
特朗普反復無常不按套路出牌,警惕美國反復依然是必須關注問題。特朗普雖在關稅上妥協,但仍保留“企業回流美國”的稅收激勵(企業稅降至15%),并威脅對歐盟、加拿大加征新關稅。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仍未解除。按照特朗普的習慣,其非常不注重承諾,也注重信譽,所以下一步出現反彈是可以預期的。
勝利是打出來的,不是求出來的,下一步我們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國的勝利并非源于美方的“仁慈”,而是依靠堅定的戰略意志、精準的反制手段與多邊外交的智慧。中國需以此次勝利為起點,繼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更加公平的方向演進,同時全面在芯片、生物科技等領域加速自主創新,避免“卡脖子”風險。中國需進一步擴大內需、升級制造業,以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只有我們足夠強大,美國才會放棄反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