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城
全球矚目的中美貿易談判終于有了結果,不過,各方的解讀在一個重大問題上有著不小的分歧:在90天內,美國對華關稅究竟是降到10%,還是降到了30%?
中國著名的自媒體人、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題為《太棒了,“平等原則”在中美談判中取得里程碑勝利!》的文章中,這么寫道:“聯合聲明的內容簡單總結起來就是:美中同時對等大幅降關稅。美國4月2日之后對中國加征的關稅全部取消,4月2日宣布的對中國34%關稅中的24%暫停實施90天。中方也取消了對所有上述美方關稅的報復性關稅。等于是,雙方在未來90天里都只保持4月2日和之后加征關稅的10%。而且雙方各自保留的關稅完全是按照平等原則設置的,不存在美方加了關稅,中國不得報復的任何含義。”
例如,微信公眾號“西西弗評論”的文章《中美聯合聲明出來了,站直了頂硬上沒有錯!》,也是這么寫的:“一句話解讀,就是經過硬碰硬的雙方對抗,4月2日關稅戰之后美國對中國加征的所有關稅,90天內下降到10%,中國對美國加征的所有關稅90天內同樣也下降到10%。中美兩國的條款完全對等,都是90天內10%,90天以后如果未能達成協議,加征到34%。”
但多數西方媒體卻認為,美國對華關稅在這90天內暫時維持在30%的水平上。
例如,美國大報《紐約時報》的相關報道這樣解讀:“雙方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將在接下來的90天內暫停各自的關稅,以便展開談判。根據協議,美國將把對中國產品的關稅從當前的145%下調至30%,中國則會將對美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從125%降至10%。”
再如,英國《金融時報》的相關報道也是這樣寫的:“作為上周末在日內瓦達成的協議的一部分,美國將把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將把對美國進口商品征收的關稅從125%降至10%。”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紐約時報》的解釋是:“特朗普此前曾指責中國未能采取足夠措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因此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了20%的懲罰性關稅。這項關稅目前仍未取消。”
BBC的相關分析也有同樣的看法:“這并不包括今年2月初和3月初美國以芬太尼危機為由,對中國兩度加征的共計20%關稅。這意味著,特朗普上臺后,中國對美新增關稅為10%,美國對華為30%。”
但胡錫進對此則有他的說法:“這里需要說一下,一些國際媒體一直說特朗普上臺后對中國加征了145%的關稅,中國對美加征了125%的關稅,這一說法不準確。特朗普上臺后到4月2日宣布美國‘解放日’之前,對中國商品兩次加征10%的‘芬太尼關稅’,但是兩次中方都迅速實施對等報復,只是中方不是對美國所有產品平均加征兩個10%的關稅,而是對部分產品加征10%,對部分產品加征15%。因為我方的反制措施是以對美‘部分商品’加征關稅發布的,所以美方在之后的統計中有意無意沒有將中方的兩次反制關稅加進去,從而有了‘美方征中國145%,中方征美國125%’的說法,美方好這個面子。”
只是不知道中國是否保留了針對特朗普“芬太尼關稅”而采取的報復措施?也不知道各方在報道和解讀的時候,是否把其中復雜的因素、計算和動機都考慮進去了?
看來,特朗普上臺后涉及關稅的種種“騷操作”,把許多自媒體人、甚至許多傳統媒體都給繞進去了。
特朗普不僅“好面子”,還通過多次加稅和反復無常,有意把水搞渾,以便渾水摸魚,也許這就是他的“談判的藝術”?
(作者曾在英國多家知名媒體擔任資深記者、編輯。作者微信公眾號:魏城看天下)
本微信公眾號聯系方式:
郵箱:weimingliu6@qq.com
微信公眾號:魏城看天下
作者簡介:
魏城,曾經在中西著名媒體從業30多年,做過報紙記者、編輯、翻譯、電臺主持人、網站記者、編輯、雜志執行總編輯等工作,出版過三本書,工作過的機構包括《中國青年報》、《星島日報》加拿大版、英國廣播公司、美國《財富》雜志中文版、英國《金融時報》等。2007年,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發表的中國中產階級調查系列報道獲得了亞洲出版人協會(SOPA) 解釋報道類首獎。如今退而不休,作為自由撰稿人,為中國《財經》雜志撰寫“魏城看英倫”專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