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些話聽著就刺耳,可偏偏又拿不出反駁的證據。
韓國學者金在吉說出一句讓人驚掉下巴的話:“韓國古代的歷史,其實屬于中國歷史。”這話可不是隨口一說,他真拿出了證據,連韓國人自己都不知道該怎么反駁。
一枚銅印、一塊漢磚、一座古墓,他到底發現了什么,讓韓國人集體沉默?
一、
金在吉是韓國的歷史學者,但他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看中國的《三國演義》,后來又迷上了《史記》。他越研究越困惑,因為發現韓國歷史教材寫得太模糊,特別是談到樂浪郡的時候,總是輕描淡寫,說是“中國文化影響”。但金在吉覺得,這可不是簡單的“影響”。
他去了中國的河南,站在賈湖遺址里,看著九千年前留下來的骨笛和稻谷痕跡,當場就明白了:文明的起源不能只看文字,有農業、有組織才是文明的標志。他在心里算了算,發現中國歷史可遠不止五千年,得往一萬年看。
可回韓國一說,別人都不認賬。韓國史書里說,朝鮮半島有檀君建國,距今4300年。金在吉問同行:“你們找出點實物證據來看看?”同行們拿不出來,全靠傳說來撐。
2003年,韓國平壤附近挖出了一枚銅印,上面清清楚楚寫著“樂浪太守印”。他仔細看,這枚印,和中國漢代官員用的完全一樣。他在講課時,把印的照片往桌上一拍:“這可不是文化交流,這是行政區劃,樂浪郡是實打實的中國郡縣?!?/p>
臺下的學者嘩然一片,有人站起來直接喊:“你這是在抹掉韓國歷史!”可金在吉沒激動,他問:“哪國的歷史能靠不住證據的傳說立起來?”
二、
這枚銅印還只是開頭,更要命的是后來挖出的漢磚。
韓國學者在平壤大同江畔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建筑遺址,四合院格局,地面鋪滿了漢朝專用的青磚,磚上還清晰刻著四個字:“始元四年”。韓國同行看到了,沉默了半天,后來有人小聲說:“這也許是模仿中原建筑蓋的?!?/p>
金在吉反問:“誰會去模仿殖民政府的官府建筑?”韓國同行們被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因為按照史書記載,樂浪郡是漢武帝設立的,一直管理了四百多年,根本不是短期的軍事占領。
后來,平壤附近又挖出了一塊墓碑,上頭記載著墓主人叫劉茂,是漢朝的昌邑王孫,歷任過南陽、會稽、樂浪三個地方的郡守,最后去世在平壤,被埋在當地。韓國學界一下子亂了陣腳,有人還想偷偷把這塊墓碑藏起來,不敢公開展出。
金在吉氣得直接寫了篇文章,說:“歷史就是歷史,不可能因為你不愿承認,它就不存在?!?/p>
三、
韓國人說到歷史,最愛提的就是高句麗,說這是韓國人的驕傲,是民族的根基??山鹪诩址隽耸窌?,史書里怎么寫?高句麗最早是中國漢朝邊上的一個縣治,后來獨立稱王,但一直都得向中原進貢。
韓國歷史書從來沒提過這個,反而強調高句麗獨立自主。金在吉又到現場去找證據,在平壤周圍的高句麗墓葬里,發現墓里陪葬品全是中原風格的銅鏡、陶器,連墓壁上的畫里的人,穿的都是漢代衣服。
一次講座上,金在吉當著幾百名韓國學生的面,問道:“你們覺得高句麗真的是個完全獨立的國家嗎?你們覺得穿著漢服、寫著漢字墓志銘的人,真的會沒有一點關系嗎?”
臺下的學生不吭聲,但學校馬上收到了家長的投訴電話,說這個教授在歪曲歷史。
沒多久,金在吉在學校被停課了,校長還私下勸他:“你別這么認真,這種東西講得差不多就得了,干嘛一定要較真呢?”
金在吉嘆了口氣,說:“我做的是學問,不是迎合感情的演出。”
如今,金在吉在韓國學術圈幾乎成了孤家寡人。他的課沒人上,他的書沒人敢賣,連學術會議都不讓他參加。可即使這樣,他還是堅持把真實的證據拿出來,一件一件地擺在人們面前。
其實韓國人不是不知道這些證據,可一旦承認了,就等于否認了過去所有的歷史教育。
歷史真相總是這么刺眼,但金在吉說:“我不是要否認韓國歷史,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我們過去和中國有著無法割斷的聯系,這沒有什么丟臉的。”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愿意面對這個事實。但真實的歷史總歸還是要講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