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可能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從 1990 年代作為高端酒店里的小眾珍饈,到 2018 年因“新鮮度”問題陷入沉寂低谷,回轉壽司在中國市場經歷了三十年跌宕起伏。
誰能料到,這個曾被認為“熱度不再”、大量門店收縮轉型的餐飲品類,在 2024 - 2025 年竟實現驚天反轉?
壽司郎瘋狂拓店,51 家門店迅速遍布南北;濱壽司 83 家門店強勢入駐一線城市商圈;KURA 壽司憑借百年黑科技席卷上海……
如今,這些回轉壽司店門口,食客不惜頂著烈日排長隊 3 小時,只為品嘗一盤旋轉而來的壽司。
是什么讓這個“舊”業態重獲新生?又是什么吸引消費者為之瘋狂買單?讓我們揭開這場舌尖逆襲背后的商業密碼。
01■
回轉壽司“翻紅”
在國內正在加速擴張
1990 年代,伴隨日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壽司作為日料典型代表進入中國消費者視野。初期,壽司多以高級酒店日料餐廳的特色菜品形式呈現。
日本品牌元氣壽司率先入局,憑借精致擺盤、新鮮食材和獨特風味,將人均消費定在 100 - 200 元高位,目標客群主要為外企員工和高收入人群。
這一時期,回轉壽司門店數量極少,僅在特定區域零星分布,屬于小眾愛好,消費人群主要是商務人士和留學生等。
2008 年前后,N 多壽司等品牌以 20 元客單價切入市場,“一元壽司”地攤模式興起,推動壽司品類走向大眾化。同時,各類小而美的精致壽司店涌現,憑借個性化裝修和精致菜單吸引都市青年。
例如無錫的龍田壽司料理美術館,融合美術元素與壽司,館內布置成奇幻卡通世界,有卡通人偶、機甲造型、代步車等,營造獨特氛圍,吸引大量年輕客群。
壽司王子、柒壽司、熙壽司、壽司印象、海之戀、曉壽司、樂亭日本料理、藤崎壽司等新式壽司品牌也在這一時期嶄露頭角。
2015 年,回轉壽司迎來爆發期。2015 - 2016 年,壽司相關企業注冊量從 2014 年的千余級別迅速攀升至 4000 級別,近乎每年翻番。
2018 年前后,回轉壽司發展遇阻。
一方面,市場熱度驟降,“回轉壽司”在百度指數上的搜索熱度大幅下跌; 另一方面,企業注冊數銳減,眾多品牌門店收縮,如大禾壽司門店從 200 家減至十余家。
這主要源于兩方面原因:
一是鐵板燒、日式烤肉、居酒屋等新日式餐飲門店大量涌現,營造出更具氛圍的社交場景,分流大批客群,致使壽司門店營業額下降 30%; 二是消費者觀念轉變,部分人認為回轉壽司不夠新鮮,其熱度逐漸減退,不少門店去掉“回轉”模式。
2020 年,疫情給壽司行業帶來沉重打擊,大批壽司門店關店。
近年來,一批日式回轉壽司品牌卷土重來,在一線城市快速擴張。 壽司郎表現突出。
2020 年,其在廣州開設第一家回轉壽司門店,開啟擴張之路。 2023 年 6 月,已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華南區域布局多家門店。 2024 年加大北方市場布局,5 月在天津南開大悅城開設新店,并計劃將天津門店增至 3 家;8 月北京門店開業;后續在江蘇蘇州開設首店。
截至 2024 年 12 月,壽司郎在中國大陸開設 47 家門店。2025 年持續擴店,新增 4 家首店,門店總數達 51 家。
KURA 壽司于 2023 年進入國內市場,以上海中山公園龍之夢為起點開設內地首店,計劃當年在大陸鋪設百家門店。據其官方小程序顯示,目前已在上海開設 3 家門店,均選址中高檔購物中心。
濱壽司擴張速度驚人。2024 年在 9 個城市覆蓋 39 家門店,到 2025 年門店數量增至 83 家,主要分布于一線、新一線城市以及長三角區域。
元氣壽司也在持續擴張。截至 2025 年,其在國內開設 51 家門店,店鋪主要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城市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
在各大回轉壽司品牌“擴店狂飆”下,市場熱度再度升溫,不少門店出現排隊現象。
據界面新聞報道,過去三個月,廣州消費者反饋,壽司郎美林天地、萬菱匯等多家門店周五需排隊超 200 桌,等候三小時入座成常態;北京消費者反映部分門店從中午 1:30 排隊至晚上 8:30 才能就餐。
網友在小紅書分享稱,2024 年 5 月 31 日,其帶小朋友在上海一家 KURA 壽司店用餐結束后,發現門口仍有大量顧客排隊。
國內市場火熱讓部分回轉壽司品牌業績顯著增長。2024 年 10 月至 12 月,壽司郎母公司 F&LC 的合并財務業績顯示,凈利潤為 61 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 3 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88%;銷售收入增長 16%,達 991 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 48 億元)。
02■
排隊200桌,門店加速“狂飆”
“翻紅”回轉壽司新勢力有何不同?
有些網友將壽司郎、濱壽司等品牌稱作“壽司界的薩莉亞”。那么,“壽司界的薩莉亞”有何不同?
1、在價格方面,新勢力回轉壽司一盤低至 10 元,人均消費 60 - 150 元,低于傳統壽司門店。
傳統精致回轉壽司門店人均客單價一般在 200 - 500 元,部分高端門店甚至可達上千元。
走紅的日式回轉壽司品牌在價格上主打性價比,以低價策略吸引消費者。
壽司郎采用不同顏色餐盤對產品定價,劃分出 10 元、15 元、20 元、29 元四種價格帶。其中 10 元單品超 80 款,15 元單品 30 款,20 元單品僅 9 款。此外,品牌還提供面食、副食、甜品和飲品等多品類,人均消費 80 - 150 元。
濱壽司力推 8 元系列產品,如大鮮蝦、火炙檸檬薄鹽大鮮蝦、飛魚籽大鮮蝦等 8 款壽司單品。
其菜單上壽司價格在 10 - 28 元左右,多數壽司 10 元一份,整體定價親民。
品牌宣傳人均消費六七十元,實際消費中,有顧客反饋三人消費 200 出頭,人均六七十元;也有顧客稱在廣州天娛廣場店人均六七十元,但飯點需長時間排隊。
元氣壽司將活動產品“大滿足系列”降至 6 元。例如在深圳,曾推出 41 店通用的“任選 10 碟大滿足金碟壽司”活動,門市價 100 元,現價僅需 56 元。
2、在選址方面,主攻一線城市,偏向高端商城。
截至 2025 年,壽司郎 51 家門店中超 60% 位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濱壽司 83 家門店中約 70% 分布于一線城市及長三角新一線城市;元氣壽司 51 家門店近 80% 位于一線城市。
在一線城市中,中高端購物中心是品牌選址首選。壽司郎偏好北京西單大悅城、成都 IFS、廣州萬菱匯等商場,這些商場客群以中高收入家庭、年輕白領為主,與品牌目標客群高度契合;濱壽司入駐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場、成都西宸天街等購物中心,契合其“快時尚日料”的業態屬性。
這樣做好處十分明顯。
一是提升品牌調性。入駐中高端購物中心可與街邊小店形成區隔。例如,元氣壽司通過商場店強化“品質日料”形象,濱壽司則以“高性價比”在同類品牌中突圍。 二是填補市場空白。商場內餐飲業態涵蓋火鍋、西餐、茶飲等,回轉壽司作為“輕餐飲”可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3、產品方面,口味更加貼近中國本土消費者,菜品也更加豐富。
相比過往,走紅的“回轉壽司”門店產品更加豐富。如壽司郎僅看菜單,就讓人眼光撩人,滿滿都是菜品名稱。
若是細數下來,竟有200多種。其中壽司80多種,涵蓋三文魚卷、鰻魚青瓜卷、鮮蝦天婦羅等等’而面食和素食也有58種,如魚小丸子、烏冬面、豚骨拉面、茶碗蒸等;其他菜品更是不計其數,在100多種以上。
而KURA 壽司除手握、軍艦、手卷等近百款壽司產品外,還有壽司披薩、壽司漢堡等創意菜品,菜單種還涵蓋了壽司披薩、壽司漢堡等創意菜品、品有熟芒果、巨峰葡萄冰沙、巧克力冰淇淋、黃米面點心等甜品和小吃。
這種豐富的產品,不少品類非常貼近國內消費者的口味。如壽司郎在一些炙燒壽司中,會使用中式的醬料或者調味方式,讓壽司帶有一些中式的咸香、甜辣等口味。
此外,壽司郎在壽司米的選擇上,除了傳統的日本壽司米,也可選用中國東北五常大米等;在調味上,可采用如在中式創新壽司配方里加入少量老抽、芥末粉、香油、花椒粉等中式調料。
4、服務方面,玩周邊,開盲盒,將門店“迪士尼化”。
壽司郎為了吸引更多客戶群,針對不同的客群群體設置了一系列的“游戲攻略”。
針對小孩子等餐的情況,門店配備涂鴉畫,孩子可按喜好進行卡通色彩涂鴉; 針對成人,門店配備超大面積點餐屏幕,顧客能以游戲互動方式圖片點餐,屏幕自帶“進度條”,每下單 60 元菜品,即可參與盲盒抽獎,兌換門店卡通手辦。
5、在門店運營上,壽司郎實現了從壽司制作到交付的全流程標準化,以此減少用工成本。
例如在傳菜環節,每個壽司底盤都設置了 IC 芯片,用于記錄傳送帶上的時間。
若某個菜品在傳送帶上行駛 350 米仍未被食客選中,系統會自動撤盤,這樣既為后廚收集了數據,也保證了菜品的流通性;經營模式上,壽司郎沿用傳統回轉壽司與平板點單相結合的模式。
食客既可以直接用平板點餐,也能直接在傳送帶上取餐,這種方式既節省了大量人工,又為顧客提供了便利;在工具使用上,后廚配備自動壽司飯團成型機,能夠批量快速地制作壽司飯團。
03■
回轉壽司行擴張的同時,
也面臨多重隱憂
回轉壽司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面臨多重隱憂。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品牌聲譽和運營效率,還可能動搖消費者信任與市場根基。
開放式傳送帶成 “高危區”。回轉壽司的傳送帶設計雖提升了效率,卻成為惡作劇的溫床。例如,日本壽司郎多次發生顧客舔醬油瓶、在壽司上抹口水的事件,相關視頻在社交平臺瘋傳,導致品牌股價暴跌、客流量驟減。
食材、人力、科技投入三重擠壓。
一方面,金槍魚、秋刀魚等主要食材因過度捕撈和氣候變暖,捕獲量大幅下降,價格持續上漲; 另一方面,部分品牌通過精簡人力、引入自助設備降低成本,但設備維護費用高昂。
例如,KURA 壽司的自動回轉設備和 iPad 點單系統需定期檢修,年維護成本占營收的 5%-8%。
進口食材受限。日本核污染水排放事件后,中國消費者對進口海產品的擔憂加劇,部分品牌轉向使用國產或東南亞食材,但供應鏈穩定性下降。例如,壽司郎在 2024 年財報中提到,中國市場營收因進口限制下滑,北方城市尤為明顯 。
競爭壓力不斷增大。來自日本的強勢品牌不斷涌入中國市場。泉膳控股在天津市開設了 “濱壽司”,今年 1 月又在北京開設了第 1 家門店;藏壽司也于 2023 年在上海市開設了中國大陸的首家店鋪。
結語:
“壽司界的薩莉亞”本質是餐飲工業化與消費降級結合的產物,它的成功印證了大眾市場對“可負擔的標準化體驗”的強烈需求。
未來,這一模式或將在更多細分品類中復制,但長期競爭力仍取決于品牌能否在效率和體驗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作者 | 小貝
出品 | 餐飲O2O
餐飲O2O商學院4--6月課程表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加微canyinjun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