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沖突結束后,巴基斯坦空軍少將奧朗則布的一席話直接引爆輿論:“陣風不是架壞飛機,它很強大,關鍵在于訓練水平”。
此言一出,網友統統回復,這一評價回復的高明啊,既給法國軍火商留足了面子,又把印度空軍的戰術水平釘在恥辱柱上,更在不經意間秀了一把中國裝備的實戰能力。網友們調侃:"巴鐵這心思,都快從喜馬拉雅山飄到巴黎了!"
不得罪法國:給技術賣家留足面子
法國是巴基斯坦的重要軍貿伙伴,曾向其出售潛艇和導彈技術。巴方若全盤否定陣風性能,可能影響未來合作。更何況,法國在歐盟內部對印度施壓科索沃問題的態度相對溫和,巴方需維持這一微妙平衡。
但“夸贊”的潛臺詞更狠:“戰機沒問題,是印度人不會開!”——既保全法國顏面,又暗指印度飛行員素質堪憂。畢竟,法國自己早就甩鍋:“我們的陣風在利比亞炸皮卡都沒失手,怎么到印度就成‘活靶子’了?”
嘲諷印度:把“人菜癮大”釘上恥辱柱
巴少將的發言直戳印度痛點:花75億美元買26架陣風M艦載機(單價2.88億美元比F-35還貴),結果首戰就被殲10CE用PL-15導彈當風箏打。更諷刺的是,印度飛行員曾因誤扔副油箱炸自家機場的“神操作”名揚四海,這次空戰中甚至出現預警機數據延遲0.8秒、導彈未發射就被擊落的荒誕場面。
巴方這番“夸贊”,相當于把印度“人不行怪路不平”的遮羞布徹底撕碎。
避免捧殺中國裝備:低調炫耀“體系碾壓”
若巴方高調宣揚殲10CE“吊打”陣風,可能引發國際社會對中國武器的過度吹捧或質疑。而將勝負歸因于“訓練水平”,實則凸顯中巴合作的深層優勢:
技術代差:殲10CE的PL-15導彈射程145公里,比印度“米卡”多出45公里,超視距打擊直接“開掛”。
體系碾壓:ZDK-03預警機+紅旗-9BE防空導彈+殲10CE的數據鏈協同,讓印度“陣風”成了“又聾又瞎的獨狼”。
訓練降維:巴飛行員年均飛行200小時,印度僅150小時;中巴“雄鷹”聯演更讓巴軍熟悉“能量機動破S戰術”。
這種“用中國體系打法國飛機”的勝利,比單純吹噓戰機性能更有說服力。
戰略忽悠:鼓勵印度“繼續買,接著送”
巴方潛臺詞或許是:“陣風這么強,印度多買點!”畢竟,印度買得越多,越暴露其“萬國牌”軍備的兼容性漏洞——陣風與蘇-30MKI、米格-29的數據鏈不互通,預警機還要靠以色列轉換器“打補丁”。
更妙的是,法國為賺印度的錢,承諾不向巴方提供“流星”導彈技術,但巴鐵早已靠中國PL-15實現“射程自由”。印度花天價買來的“高端貨”,反而成了中巴聯手的“經驗包”。網友神評:巴鐵的心思都寫臉上了!
空戰背后的“新戰爭邏輯”
這場“夸贊”鬧劇揭示現代戰爭的三大真相:
1.技術代差決定生死:PL-15的射程優勢讓陣風“沒見面就涼了”。
2.體系對抗碾壓單機:中巴的預警-導彈-數據鏈閉環,比印度“散裝空軍”強出一個維度。
3.訓練水平決定上限:再好的戰機,交給“副油箱炸機場”的飛行員也是白搭。
未來,印度若繼續迷信“買裝備就能贏”,恐怕只會淪為國際軍火市場的“冤大頭”。而巴鐵這番“夸敵諷友”的操作,堪稱外交場上的“頂級陰陽師”——心思,果然都寫臉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