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定有人看過魯道夫·扎林格(Rudolph Zallinger)的《進步之路》(The March of Progress)插圖,它展示了人類的進化:從早期的靈長類猿祖先 —— 森林古猿,到現代人 —— 智人。進化是一種迷人的現象,但它并不一定總是沿著扎林格所描繪的直線前進。
進化從簡單的形式向復雜的形式前進,在每一個先前的形式的基礎上不可逆轉地建立,這種觀點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古生物學家路易斯·多洛(Louis Dollo)的定律指出,一旦一個有機體進化出一種特殊的結構,它就不會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但是現在,發表在《進化》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挑戰了生命是單向發展的普遍觀點。研究結果表明,一些植物可以向后進化,也就是說,特殊物種可以恢復到更原始的形態。
其焦點植物就是烏毛蕨(烏毛蕨科)。蕨類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甚至比恐龍還早。田納西大學的研究人員放大了蕨類植物的繁殖策略,發現蕨類植物保留了兩種不同的繁殖模式。
他們發現一些烏毛蕨類植物是單態的,這意味著一片葉子既能進行孢子發育,也能進行光合作用。與此同時,其他種類的鏈蕨采用了一種稱為二態性的特殊策略,產生兩種不同類型的葉子用于光合作用和繁殖。
這種復制模式的分裂增加了復雜性,也為檢驗多洛定律提供了機會。如果進化是絕對的,那么那些發展成二態的蕨類植物就不會回到單態。
研究人員利用自然歷史資料和算法來估計進化,分析了118多個物種,發現蕨類植物的進化“既不是逐步的,也不是不可逆的”。有趣的是,他們發現了多個烏毛蕨類物種的實例,它們先是發育成二態,然后又變回單態。
至于烏毛蕨類植物為何能實現這種進化U型轉變,研究人員假設,缺乏種子作為繁殖策略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一旦一種特定的植物承諾播種,它可能會陷入這種復雜性,降級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但由于蕨類植物沒有種子,它們可以將葉子改造成最適合環境的產孢子結構。
“進化沒有終點線。沒有最終目標,沒有最終狀態,”田納西大學助理教授雅各布·s·蘇伊薩說?!拔覀兊难芯拷Y果表明,并非所有植物的生殖專門化都是不可逆轉的。相反,這可能取決于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得了多少層專業化。”
這項研究發表在《進化》雜志上。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