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9日,決定華北地區最終歸屬的平津戰役正式打響。半個多月后,解放軍華北野戰軍首先在北平以西的新保安、張家口兩地發起總攻,將國民黨軍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最寶貝的嫡系主力第35軍、第105軍等部殲滅。隨后,東北野戰軍也在北平以東敲響隆隆戰鼓,準備先拿下塘沽、天津兩座港口,防止傅作義集團主力乘船從海路南逃。
塘沽方向地形不利于攻堅
12月21日,東野2縱、7縱、9縱和炮縱進抵塘沽港外圍,準備殲滅固守此處的國民黨軍第17兵團,控制出???。但通過實地觀察發現,塘沽的地形條件實在太復雜,其東邊的渤海、南邊的海河都無法迂回,西面和北面則遍布鹽田、沼澤,徒涉困難。
加之該兵團司令侯鏡如是黃埔一期的老將,作戰經驗豐富,兵力部署有本有眼,最大限度發揮了那些鹽田、沼澤地形的作用,如果強攻,必然傷亡很大。更何況,侯鏡如已經將指揮部搬到了軍艦上,一旦形勢不利,隨時可以逃跑,我軍也難以實現全殲守敵的目的。
調集34萬人先打天津
反觀天津方向,雖然也早早構筑了較齊備的城防工事體系,但守軍中最精銳的幾個師都已調往北平,剩下的8個師要么是新組建的新兵師,要么是被殲滅后重建的“二茬貨”,容易攻取。因此,東北野戰軍很快決定,集中1縱、2縱、7縱、8縱、9縱、12縱和6縱17師,共34萬人攻打天津。
其中,1縱、2縱配屬20輛坦克作為第一主攻方向,由西向東攻擊;7縱和8縱配屬10輛坦克為第二主攻方向,由東向西攻擊;9縱、12縱各1個師擔任助攻,由南向北突破;隸屬2縱的獨立2師在天津北面負責佯攻,吸引守軍中戰力最強的第62軍151師。6縱17師則擔任總預備隊。
準備充分29小時破城
攻打天津前,東野各縱隊結合此前遼沈戰役打錦州、打沈陽的經驗,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準備和動員。各級指揮員全天24小時釘在預定突破區域附近,與尖刀部隊營連直至戰斗小組長一起熟悉地形??紤]到天津城外環繞著一條寬12米、深3米的護城河,攻城部隊用3天左右時間,趕制了蘆葦橋、汽油桶橋、門板橋、梯子橋等架橋工具。
為了避免攻城時間過長,導致戰士們長期饑渴,還專門要求部隊除了準備干糧外,給每名戰士準備1顆白菜,既方便攜帶,也能拿來充饑解渴。正是如此充足的準備,讓東北野戰軍攻城部隊一路勢如破竹。1949年1月13日10時剛剛發起進攻,次日下午3點就解放全城,全程僅用了29個小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