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底,國共兩軍在華北戰場上的最后決戰結果已基本沒有懸念。國民黨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從綏遠、察哈爾等地帶來的基本部隊損失大半,最能打的3個軍中,第35軍覆滅于新保安,第104軍在救援新保安途中潰散,第105軍在張家口被殲滅,北平以西各大據點都被攻克;北平以東也僅剩天津、塘沽兩個要點還在苦苦支撐,其中駐守塘沽的第17兵團司令侯鏡如已經將指揮部搬到了軍艦上,一旦遭到攻擊就準備立即從海上南逃。
34萬大軍兵臨天津城下
如此一來,能夠與北平古城互為依托的,就僅剩華北第二大城市——天津及其城內的13萬守軍。但傅作義仍執迷不悟,遲遲不愿下最后決心走和平道路,當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請示下步方略時,他仍堅持:守下去,就有辦法。為了打破其這一最后幻想,30日,解放軍東北野戰軍集中1縱、2縱、7縱、8縱、9縱、12縱和6縱17師等部,共34萬人,準備一舉拿下天津,孤立北平。
守將陳長捷也是晉綏軍出身的悍將
陳長捷雖然是從國民黨軍聯勤第八補給區司令任上剛剛調任天津的,但他卻并不是個后勤軍官,而是富有作戰經驗的悍將。他當年以第1名的成績從保定軍校第7期畢業,隨后他并未返回福建家鄉,而是跟隨傅作義跑到山西,憑借戰功一步步升至晉陜綏邊區副司令和伊盟守備軍司令,率第26師、騎7師等部3萬多人進駐伊克昭盟地區。
后來,由于國民黨軍在當地大肆搶占屯墾土地、排擠抗日勢力,導致當地保安隊2000余人陸續起義,全國輿論嘩然。為了平息輿論,陳長捷被拋出來當替罪羊,撤職后進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6期學習。抗戰勝利后,也并未受到重用,僅在川軍第20軍任軍官總隊總隊長。1947年才調往蘭州出任第8補給司令部司令。好在老長官傅作義一直沒有忘記他,通過不斷推薦,最終將他推上了天津警備司令的寶座,控制全城軍政實權。
可惜城內守軍大多是烏合之眾
陳長捷上任之初躊躇滿志,四處強征壯丁,連騙帶抓湊了9000多人充實軍力;又大修防御設施,號稱“大天津碉堡化”。但平津戰役剛開始,天津守軍主力就被大批抽調增援西線,后來大部滯留北平,城內雖然號稱“13萬守軍”,但半數都是遼沈戰役后從東北潰逃入城的散兵游勇,成建制的正規軍僅第86軍、第62軍等部的8個師,基本都是新兵滿營,難堪大用。
陳長捷能夠依靠的,也就是長達45公里的繞城永備城防工事。為增加守城力量,他命令在城外活動的“護路旅”等雜牌武裝撤入城內,還把第86軍、第62軍所屬炮兵部隊集中起來,組成防御炮群,由自己的副司令秋宗鼎統一指揮。不過,第86軍系剛剛組建,第62軍又是粵軍雜牌,重裝備并不多。好在中央軍第92軍離開北平時留下8門榴彈炮,好歹為守軍湊夠了50門重炮。
攻城部隊集中了500多門重炮
不過,此時已兵臨城下的東北野戰軍也已今非昔比,抗戰勝利時就從日寇關東軍倉庫里撿了不少“洋落兒”,遼沈戰役期間又繳獲了50余萬國民黨軍的全部裝備,其中不乏新1軍、新6軍這種美械王牌。目前,東野在天津周邊的大口徑加農炮、榴彈炮、山野炮和重迫擊炮就多達538門,與天津守軍的數量對比是10:1。其中,配置給主攻方向1縱、2縱的就多達273門,還有20輛坦克配合。
即便在天津東北擔任助攻的8縱,也得到了150毫米榴彈炮營的支援,為了讓陳長捷摸不清攻城部隊主攻方向,8縱在最初試炮時,直接要求炮兵部隊用敵人防御工事當靶子進行試驗,當場就把敵人打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