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 稀缺 穿透
退后一步是向前、家和才能萬事興
作者:聞道
編輯:楚逸
風品:時完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商界父子“反目”似又添新戲碼。
據紅星資本局5月6日消息,近日,一封疑似由雙星創始人、青島雙星名人集團總裁汪海給全體雙星鞋服員工的公開信在網上流傳,信中稱汪海被兒子汪軍、兒媳徐英、孫子汪子棟搶公章、限制人身自由,被要求交權。
對此,集團相關知情人士向紅星資本局表示,“我們現在也在追溯這封信到底是來源于哪里,也在核實是不是汪海董事長發出的,集團高層、董事們都在研究這個事情?!睋撊耸拷榻B,信中提到的汪海兒子汪軍、兒媳徐英,也都是公司的董事及管理層,目前公司高管及管理層都在正常工作。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雙星名人相關工作人員稱,沒有此事,信是假的。同時,徐英向媒體表示,“我們也不知道是不是總裁發的,我們也找不到他,他現在也不在家,也不在公司?!焙罄m會給媒體一個答復。
01
子孫“逼宮”迷霧
去家族化冷思
LAOCAI
在沒得到汪海本人辟謠前,我們不妨先看看這份公開信內容:4月11日下午,汪子棟在汪海家中對其進行長達兩小時威逼,要求交出集團管理權并限制其人身自由,后經公安介入才得以解脫。同日,徐英、汪軍糾集不明身份人員闖入集團辦公室,毀壞監控、毆打員工、搶奪鑰匙、把守出入口、阻撓會議召開,甚至偷走汪海私人珍貴禮品。
4月12日,相關人員在未征得汪海同意情況下,將公司部分部門遷往去年已在黃島裝修好的新辦公樓。徐英、汪軍私自任命總經理、調整管理機構,有另起爐灶再創一個“雙星”的意味。4月14日,再次發生強行搬走雙星名人公司商標和人事資料檔案柜的事件。
孰是孰非,等待權威回應。在此之前,任何過度揣度都是不負責任的。
一個不爭事實是,汪海已是耄耋之年,權力交接是一個避無可避的話題。拉長維度看,2022年就開始有“交班”跡象。當年,雙星名人集團股權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青島星邁達工貿有限公司通過增資成為雙星名人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持股56.96%,徐英和汪軍分別持有該公司80%和10%的股權,汪海個人持股比則降至約21.88%,退居第二大股東。
此次變更使汪海兒子兒媳成為公司實控方,汪軍任監事,徐英任董事。上述公開信表示,2024年8月份在集團小范圍領導會上,汪??陬^宣布兒媳徐英分管集團財務工作及協助其處理集團相關工作。不過公開信息顯示,汪海仍是現任雙星名人集團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
雖然股權方面做出轉讓,但汪海退而不休的狀態,似乎成為引發父子、公媳間矛盾的導火索。據上述公開信,2025年4月11日,因“工作能力差,理想化的工作作風”徐英被免去所有職務。汪海認為,徐英不能勝任集團領導工作。并指責“他們只管自己撈錢撈好處,把擔責任的事情甩給我!”
公開信最后,汪海以集團法人身份鄭重聲明,即日起暫停雙星名人集團及名人海工貿公司的對外授權蓋章業務,并表示由此造成的一切損失將由相關責任人承擔。字斟句酌,如果這份公開信屬實,這位84歲耄耋老人的言辭足夠激烈。
對此,知名危機公關專家、福州公孫策公關合伙人詹軍豪對銠財表示,僅從公開信看,指控“逼宮”,反映出代際間管理權與股權分配的矛盾。汪海雖為精神領袖,但兒媳徐英通過控股公司成為實控人,雙方在戰略方向、利益分配上分歧嚴重。此類沖突不僅影響企業運營穩定性,更損害品牌形象。若想破局,需盡快厘清股權架構、明確管理權歸屬,同時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實現“去家族化”管理。唯有如此,才能結束內耗,在市場競爭中重獲生機。
02
百年雙星轉型啟示
LAOCAI
這場風波不管最終如何收場,或都給家族企業敲響一記警鐘,折射出民營經濟轉型期面臨的復雜挑戰。
作為百年鞋服品牌的雙星,歷史可追溯至1921年國營青島第九橡膠廠,屬于青島市重點國企——青島雙星集團。公開資料顯示,1974 年汪海退伍后加入國營第九橡膠廠,一步步走上管理崗位。在其帶領下,該廠在改革開放浪潮中脫穎而出,雙星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據雙星名人集團官網介紹,汪海作為中國第一代優秀企業家,僅用10年就創出民族品牌——雙星。隨著時代發展,目前雙星名人集團產業涉及制鞋、服裝、房地產、印刷包裝、物流等多行業。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各地,擁有30多個銷售公司,5000多家連鎖店,同時產品遠銷美國、歐洲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雙星品牌價值492億元,汪??偛脴s獲國家級管理專家、世界風云人物等近百榮譽稱號,堪稱業界“鞋王”。
不過,個中蛻變過程繞不過私有化改革這道考題。2002年9月,汪海創立了雙星名人集團,其中汪海等自然人持股29%,青島雙星集團國有股持股16.6%,其余為雙星集團工會持有。
據經濟觀察報消息,收購過程一度并不順利,2006年4月,青島雙星與雙星名人就簽署《資產轉讓協議》,雙方約定青島雙星將鞋類資產全部轉讓給雙星名人,轉讓價格約1.1億元。但當時由于雙星名人的收購能力、轉讓程序的合法性遭受質疑而一度擱淺。
好在2007年11月8日,青島雙星鞋業“由于項目掛牌公示期間沒有新的買家”,順利轉讓給雙星名人。2009年,自然人吳康以5111萬元拍得16.59%國有股權,雙星名人也徹底蛻變為民營企業。據《南方周末》消息,汪海曾公開回應:“我把雙星的資產從800萬元做到了50億元,別說21.88%,就是完全給我,有什么不應該?何況我個人為此還花了126萬元現金。”
的確,作為改革開放首批“弄潮兒”,雙星名人能一直發展至今、屹立市場難能可貴。然肯定歷史成績的同時,正如詹俊豪所言,民營企業想要實現基業長青,打造現代化治理結構是繞不過的話題。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若再深陷家族內訌風波,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就不容樂觀。需警惕管理失控,對合作伙伴和消費者帶來負面影響。
03
“分家”后各有煩惱
LAOCAI
古語有云,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可這對雙星而言,似乎并不適用。
公開資料顯示,1987年到1997年,僅十年時間雙星便建了3000多家連鎖店和銷售公司。依托強大銷售網絡,2000年雙星一舉成為國內鞋業龍頭,旅游鞋銷量連續八年位居全國第一。曾幾何時,憑借“穿上雙星鞋,瀟灑走世界” 廣告語,雙星鞋在短時間內快速風靡全國。見證了無數80、90后的成長。一時之間,風光無限。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鞋類品牌日益多元化,消費者開始青睞更加時尚和國際化的品牌。從雙星集團脫離后,如今雙星名人的鞋服業務發展已鮮有上述高光時刻。隨著銷售量下滑、逐漸淡出主流運動市場,企業面臨轉型困境。
就在上述公開信被爆出不久,據愛企查顯示,2025年2月,雙星名人集團旗下青島雙星集團房地產被列入了被執行人。2025年4月,雙星名人集團旗下雙星瀚海鞋業有限公司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
旗下公司陷入債務糾紛,自然不是好消息。需警惕影響日常運營,以及累及集團聲譽、增加發展不確定性。
據華夏時報,時尚產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表示,雙星名人在中國鞋服初期市場開發勢頭很猛,但后期在品牌授權管控過于粗獷,導致在品牌形象、產品品質、消費售后服務等問題頻發,在鞋服下沉低檔市場挑戰加大,消費者忠誠度偏低;同時又受到國際運動品牌和本土福建運動品牌極大的沖擊,品牌競爭力已受到極大削弱,只是低價在市場博弈,品牌邊緣化趨勢明顯。
反觀分家另一方,青島雙星。退出鞋服業務后,專注輪胎業務業績發展也并不算如人意。2024年營收43.35億元,同比下降6.89%;歸母凈利-3.56億元,同比下降102.01%。
2025年一季度營收11.35億元,同比下降3.89%;歸母凈利虧損1.04億元,上年同期虧損2160.19萬元;扣非凈利虧損1.1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3038.42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318.26萬元,同比下降80.82%。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12日收盤,青島雙星市值不足40億元。相比之下,賽輪輪胎、玲瓏輪胎、森麒麟同期市值分別為428.4億元、220.8億元、202.7億元。
市值、業績雙壓下,2024年9月,青島雙星公布了重組錦湖輪胎股權的交易方案,最終確定按49.27億元收購錦湖輪胎45%的股份。能否憑借該筆“蛇吞象”交易,改變公司發展困境仍有待時間作答。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表示,不同的煩惱,相似的困境。兩個“雙星”企業各自獨立發展,有助加強業務專業性專注力,卻都沒能更好適應市場變化,需有所反思。下一步如何通過戰略升級、實現產品創新,來增加自身競爭力,兩家企業殊途同歸。
04
把住窗口期 家和才能萬事興
LAOCAI
沒有見頂的市場,只缺發現的慧眼與巧手。
近年來,隨著市場日益理性,尤其新生代消費者的崛起,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得到極大提升,對國貨認可度接受度隨之水漲船高。在這股國貨復興、本土回歸浪潮中,復古風成為重要推手,一些老牌國貨大有涅槃重生之勢。
據艾媒咨詢《2025 年中國國潮經濟消費行為調查數據》顯示,消費偏好上,85.79%消費者更傾向選擇國內潮流品牌,其中48.69%因其獨特“中國風設計元素”而形成消費偏好。消費品類方面,服飾和小型家電成國貨消費主力,分別占比 37.94% 和 32.18%。
而作為國貨經典代表,雙星鞋借助復古時尚風,成功喚起市場情感記憶,隨著更多人重新關注,其產品銷量聲量近年有可喜改觀,尤其借勢短視頻的興起。
據民銀證券研報,中國運動鞋服業仍處于景氣階段,特征為行業空間廣闊,市場容量大,但行業集中度也較高,2024 年,中國運動鞋服行業CR10(排名前10所占的市場份額)約為83%,CR5(排名前5所占的市場份額)約為68%。
《2025 年中國國潮經濟消費行為調查數據》顯示,產品認知渠道上,短視頻平臺以35.32%占比成為核心渠道。對此,艾媒咨詢分析師建議,品牌應在保留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強化國際化設計語言,并構建全渠道服務體系以提升消費體驗。
顯然,雙星名人正處在一個關鍵窗口期。面對風口、大浪淘沙不進則退。拋開上述權利“內斗門”的是是非非,營造一個良好內外營商環境或才是當下汪海家族更該關注的問題點。無論產品創新還是數字化渠道重構、精準營銷,增強市場敏感性、經營韌性彈性,都離不開專業人才團隊的搭建,企業現代化治理體系日益重要。
汪海曾自我評價:“我是一個冒險者、開拓者、成功者、幸存者。雙星在中國的這個名牌是我帶領我的員工伙伴干出來的,我是雙星的締造者這是事實。”這的確不能否認,只是,歷史車輪總是滾滾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雙星的昨天是創業者的拼搏,今天明天則屬于那些擁抱變化、善于創新、有精力創新的人。雙星如何書寫一個嶄新的品牌未來,要下一代人來作答。當然,這個過程需注重方式方法,有時創始人對企業的感情是超乎想象的,最忌操之過急、而吃相難看,為了利益損傷親情。
退后一步是向前、家和才能萬事興。期待雙星名人,早日擊破流言、早日王者歸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