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沒去中國,我已經死了”:
這位新西蘭男子在上海撿回一條命
“我才50多歲,身體還不錯,怎么可能就要準備后事?”
57歲的新西蘭男子Dale De Penning,原本是奧克蘭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事業順利、家庭幸福,本打算在幾年內退休,享受安穩人生。可誰知,一場家庭旅行之后,他的人生軌跡被徹底改寫。
這位新西蘭普通男人,最后竟在中國,靠著一項尖端醫療技術——CAR-T細胞療法,從癌癥的鬼門關里逃回來。
一場“腹部按摩”,揭開癌癥真相
2023年,一次前往菲律賓的假期歸來后,Dale開始出現腸胃不適。起初他以為只是水土不服,自行吃了幾天抗生素,結果疼得趴在辦公桌上無法動彈。
他嘗試去做按摩緩解不適,按摩師一句玩笑:“你肚子里像懷了三個孩子。”讓他起初覺得滑稽,但當對方引導他去觸摸腹部的腫塊時——他知道不妙。
第二天,他立即做了檢查,結果宛如晴天霹靂。
“你的腹腔里有一個足球大的腫塊,還有兩個藏在腎臟附近。”
確診結果是: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這是一種高度侵襲性的淋巴癌,進展迅速。
新西蘭治療失敗,只剩“幾個月可活”
從2023年9月開始,Dale接受了長達10個月的化療,但療效極差。醫生明確告訴他:
“你不適合干細胞移植了,治療也走到了盡頭。你或許只剩幾個月的時間。”
Dale有三個孩子——22歲的女兒,20歲和18歲的兒子。他根本無法接受“準備后事”的現實。
“我才50多歲,還沒到告別人生的時候,我不能就這樣死去。”
把希望寄托中國:上海CAR-T療法成“最后一搏”
就在新西蘭醫生建議他接受姑息治療時,Dale偶然了解到了被稱為“活藥”的CAR-T細胞療法。
這種先進療法通過基因工程“武裝”病人的免疫細胞,使其成為“獵殺癌細胞”的尖兵。
這項技術在美國和中國被廣泛使用,但在新西蘭還處于臨床試驗階段,費用高昂,排隊時間漫長。
而在中國,CAR-T已經實現普及化,價格更低、治療窗口更短。
Dale立刻聯系上了上海一家醫院的血液腫瘤專家,視頻問診后,他決定立即赴華接受治療。抵達那天,醫院派車從浦東機場直接接入病房。
“這是我最后的機會。”
“像爆米花的味道”與劇烈副作用后的奇跡時刻
CAR-T治療并非輕松之旅。
醫生從他體內提取免疫細胞送往實驗室改造,幾周后,細胞被大規模復制成“超級殺手”,回輸體內。
那一天,他記得特別清楚:
“輸液時聞到一種類似爆米花的氣味,但我覺得味道刺鼻,只能狂喝水壓過去。”
隨后幾天,他經歷了高燒、劇烈頭痛、甚至情緒崩潰,在無菌病房蜷縮成一團,“像個孩子一樣哭泣”。
但一切的代價,終于等來了回報:
三個月后,體檢報告顯示——癌細胞已經完全消失。
從“續命”到希望:中國成為新西蘭癌癥患者的“遠方燈塔”
Dale的故事并非個例。
據《上海日報》報道,他在病房隔壁遇到了一位同樣來自新西蘭、同樣叫Dale的血癌患者——這位前警察也是第二次來上海做CAR-T。
在新西蘭的Givealittle網站上,越來越多的血癌患者正為赴中國治療籌集資金。
他們的目標,指向同一個地方:上海。
奧克蘭大學血液科醫生Rodger Tiedemann指出:
“CAR-T是改變游戲規則的療法。對于DLBCL患者來說,接受CAR-T后,約40%的人可獲得超過五年無病期,這在臨床上就算是治愈。”
而如果不接受這種治療,許多病人可能只剩幾周生命。
從鬼門關回來,Dale的生活重啟了
今天的Dale,雖然仍需間歇性輸血,但他已經恢復到可以徒步奧克蘭Mt Eden、釣魚、和妻子計劃下一次“真正的旅行”——而不是醫療之旅。
“如果我沒去中國治療,現在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他曾想象自己會在家人陪伴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如今,卻在中國打開了“第二人生”的新篇章。
“這不是奇跡,但是科學帶來的新生。它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在生死之間,他選擇了飛往遠方。
他并非在逃避命運,而是在創造命運的另一種可能。
對于那些正面臨重癥、對傳統療法無望的人來說,CAR-T不只是治療,更是一線希望。而中國,正是那束光亮的起點。
你是否愿意為了活下去,賭上一切,飛越半個地球?
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想法。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更多新聞熱點追蹤
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