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南島基督城附近發生了一個卡車拖車翻車的事故。
本來似乎是一個普通的車禍,卻因為一位負責任的記者到現場拍下了圖片視頻,結果引發網友“意外關注”,評論區直接炸鍋。
車禍現場 網友發現和想象不同
事情是這樣的:
5月13日,基督城郊外,一場意外的車禍讓成百上千只雞有了“越獄”的可能。
清晨8點45分,Weedons Rd與Jones Rd交匯處,喧囂打破了南島的寧靜。
一輛運載成百上千只肉雞的卡車拖車側翻,雞籠散落一地。
當時, 雞群四處飛散,羽毛飛 舞,場面還有點血腥。
警察、消防員和當地雞農迅速趕到,動用挖掘機清理現場,忙著把四散的雞塞回籠子。
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于是,大家都關心起這些雞的命運。
就在這時,有網友提出:這些雞看起來為什么不對勁?
原來,在動畫喜劇片《小雞快跑》中,養雞廠的小雞們為了逃脫被做成雞肉餡餅的命運,都在找機會奮力出逃。
最終,是成功逃出了養雞場。
而在這個現實場景 中,這些雞的表現 卻出乎意料。
網友:這些雞為何連走路都困難?
這些翻到路邊上的雞不但不逃命,反而看起來連走路都不會的樣子。
只見它們成群地縮在一旁,等著雞農和道路清理人員重新把它們塞回籠子里。
由于它們根本不會跑,因此抓回來非常容易,根本不要“縛雞之力”。
有的雞能勉強站著,還有相當比例的雞似乎連站著都不太行。
有雞農把散落的雞收攏到一起,就都攏到草地的邊上。
這些雞就像“物體”一樣,被放到哪兒,就在哪兒呆著,根本不會跑。
這一幕有點讓新西蘭網友驚呆了。
而且他們看到了照片中,雞群滿身糞便,羽毛稀疏,就像是從末日電影里跑出來的。
“這就是我們超市里吃的雞嗎?”這條新聞評論區直接化身新西蘭網友的“動物福利大辯論”現場。
“估計這輩子頭一天出門”
網友Lily Capper痛心疾首:“這些雞根本沒被好好養!太可憐了!”
網友Becky Mayes:“它們被關在倉庫里,塞進籠子,嚇得要死,還要經歷恐怖的運輸,現在還受傷了,最后還得被送去屠宰場!”
有人質疑雞的外觀。Jacob Duncan說:“看它們的狀態,估計這輩子頭一回見天日!”
更有網友Marina Beaumont幻想英雄救雞:“希望有些雞能跑去自由!我肯定會幫它們!”
網友Alice Trotman似乎對養雞更熟悉一些:“這些是肉雞,不是蛋雞,運輸時沾了糞便,看起來才這么糟。它們習慣待在28-32°C的棚子里,事故后暴露在寒風中,肯定凍傻了。”
但她的解釋并未平息眾怒,反而讓更多人意識到,肉雞從出生到屠宰,幾乎都在狹窄的籠子里度過。
而運輸過程更是“煉獄”,網友Anneka Carlson Matthews憤怒地說:“這就是大家吃的雞!條件惡劣,太惡心了!”
肉雞產業的“標準”與爭議
按理說,新西蘭在籠養雞標準方面,已經算是比較好的了,而且近年來還增加了雞的福利。
2012年:新西蘭通過新的《動物福利(商業禽類)法案》,明確規定傳統電池籠(battery cages)在2022年被全面淘汰
2017年前后,一些大型蛋品生產商如Mainland Poultry開始轉型為“富足籠(colony cages)”或“散養(barn/free-range)”模式。富足籠是電池籠的“改良版”,空間更大,有棲架和沙浴區,但仍然是籠養。
但動物福利組織卻指出:富足籠和電池籠其實差不多,區別不大,不信,您來分辨分辨,下面哪個是哪個?
到了2022年1月,正式禁用傳統電池籠,還導致新西蘭雞蛋價格有一波上漲。
截至2025年新西蘭目前的養雞比例如下表:
養雞行業“美麗標簽”
這次事故讓網友產生的懷疑,實在情有可原。
在超市貨架上,我們經常看到各種“標簽雞蛋”:cage-free、barn-raised、free-range、organic……
聽起來都比傳統“籠養雞”要更人道,但你真的知道它們的區別嗎?
很多人以為:
“Free-range”是最幸福的雞,每天在綠草地上奔跑、曬太陽;
“Cage-free”就意味著自由自在,不再被困在鐵籠中;
“Barn-raised”聽起來像是“鄉村散養”,應該也不錯吧?
可現實遠沒這么美好。
在新西蘭,雖然2022年起傳統的電池籠養(battery cages)已被全面禁止,但“自由雞”的生活并不如我們想象。
比如所謂的“barn-raised(散養)”,其實雞仍然被集中養在室內大棚里,幾千只擠在一起,密度高、空間小,依然缺乏刺激和活動。只是沒有鐵籠而已。
而被許多人推崇的“free-range(放養雞)”,定義只是“可以自由出入戶外”。但這并不代表雞真的每天都能出去。
有些農場戶外門只在白天開一兩個小時,雞群中很多根本來不及出去。
戶外區域也可能只是小片水泥地或狹窄草坪,并非想象中的田園牧歌。
至于“cage-free”,雖然聽起來有自由二字,卻沒有規定雞的活動空間,也沒有要求它們能接觸陽光和土地。只是強調“沒有鐵籠”,并不等于“快樂養殖”。
這些“美麗標簽”的背后,是市場營銷語言對動物福利概念的模糊處理。而我們作為消費者,往往買的是一種想象,而不是現實本身。
市郊的馬路又恢復了平靜
這次車禍發生后,有新西蘭網友試圖為行業辯護:“別激動,這些是肉雞,不是蛋雞,專供快餐店比如KFC。養殖戶得遵守嚴格的動物福利規范!”
但其他網友并不買賬,直言:“新西蘭的動物福利標準就是個笑話!”
事實上,新西蘭肉雞養殖遵循《動物福利法》,要求提供基本生存條件,但密集養殖和長途運輸仍是常態。
事故現場,當地雞農忙著把雞抓回籠子,挖掘機轟鳴,雞群的“自由夢”轉瞬破滅。
網友 Stacey Rose Albertsen期盼: “希望有些雞逃掉了! ” 但現實冰冷。
這次事故中,警方未提及雞的傷亡情況。 估計大多數雞可能被重新裝車,送往屠宰場。
網友Gwen Stacy質疑:“警方說‘沒有傷亡’,是指人還是雞?這種事故,雞沒死才怪!”
但也有網友諷刺地說:“你們一邊喊可憐,一邊吃雞蛋炸雞,事故而已,別矯情!”
這些雞已經都被重新裝上了卡車。
清掃干凈后,基督城市郊的馬路又恢復了平靜。
ref:https://www.nzherald.co.nz/nz/truck-rolls-outside-christchurch-chickens-all-over-the-road/C52P5DO3K5CR3AR25Y5UWHLLT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