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跑社區要花半小時,現在下樓遛個彎就把事辦了!”近日,江津區鼎山街道江州社區西西里小區72歲的涂嬢嬢在樓下便民服務點,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社保認證。
2022年5月,江州社區因陣地飽和需搬遷至轄區2公里外。如何讓13000余名居民與社區服務跨越2公里的距離?江津區人大代表、江州社區黨委書記張旭決定把話語權交給群眾。她牽頭組織社區“兩委”、網格員、物業、業委會、黨員和居民代表召開“板凳協商會”,在星河奧韻小區廣場、西西里小區涼亭、沁園春小區活動室里,一場場“沾泥土、帶露珠”的民主協商依次展開。
“能不能在小區設個服務點?”
“我們退休老師可以幫忙教老人用智能機!”
“我們業委會辦公室和黨支部活動室平時都是空的,可以拿來服務居民!”
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中,解決方案逐漸清晰:形成“社區牽頭+多方協同”的解決方案,利用小區閑置空間打造3個“15分鐘黨群服務圈”,將42項政務服務送到居民樓下,從選址到功能,從人員配置到服務清單,每個環節都經過12輪民主協商,最終形成“政策咨詢+便民代辦+矛盾調解+公益服務”的“一站式”15分鐘黨群服務圈方案。
2024年11月,3個便民服務點同步掛牌運行。便民服務點不僅有社保認證、高齡補貼等42項政務服務代辦,更創新推出“社區干部在崗+網格員輪值+公益服務團隊參與”模式;退休教師組成“銀發幫幫團”教老人用智能手機,物業人員兼職“紅色代辦員”為殘障人士上門服務,社區律師定期駐點提供法律咨詢……
數據顯示,四個月里,服務點累計辦理業務1562件,開展公益服務13場,參與群眾900人次、成功調解糾紛矛盾17件、社區大廳日均接待量從50人次銳減至8人次、群眾滿意度達99.3%。
從“群眾跑腿”到“服務跑路”,從“單向管理”到“多元共治”。江州社區依托鼎山街道創新打造的“集成式標志性全過程人民民主巴渝實踐站”,貫穿于“提出需求—協商決策—落實反饋—監督評價”全鏈條。目前,張旭的記事本上,新計劃已然列滿:便民點需增設更多便民設施、糾紛調解需引入“律師+心理咨詢師”雙團隊,針對獨居老人的“窗簾之約”志愿行動即將啟動,向服務機構措施租借服務場地,閑置場地盤活計劃讓公共收益反哺小區……(李波、黃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