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楊浦區市光一村,居民區書記朱慶曾為發一則社區通知頭疼不已:十幾個社工挨家挨戶打電話,一整天下來耳朵嗡嗡作響,還難免遺漏幾戶。如今,她只需借助手機里的“社區云”“一鍵外呼”功能,半小時內就能精準通知到所有居民,連獨居老人的反饋也能自動記錄。這種變化,正是上海“社區云”平臺為基層治理減負增能的縮影。
近年來,上海在“新版社區云”基層治理綜合平臺上不斷探索應用與創新,覆蓋全市6000余個居(村)委會,平臺日均使用量138萬余次。通過數據集聚、共享,助力流程改造,“社區云”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的效率和服務水平,已成為越來越多社區工作者減負提效的得力助手。
數據協同:拿得到、用得上
在社區工作中,許多基層工作者曾飽受多重信息系統的困擾。不同部門的政務平臺各自獨立,為了填報相關表單,工作人員不得不將五花八門的賬號密碼抄在本子上,不僅操作時要在多個頁面反復切換,還存在信息泄露風險。如今在“社區云”上,15個市級部門的業務系統被整合成統一歸口,只需一次登錄就能實現一站式便捷操作。
過去各部門單獨下發制式表格要求基層填報,常常需要重復錄入信息。如今借助“社區云”的走訪功能,工作人員在日常入戶時即可實時錄入更新數據,系統自動整合生成各條線所需報表內容。平臺上,標準化臺賬報表數量已達50余類,“數據伴隨工作走”的模式,讓工作人員可直接調取所需數據,填表造冊的時間成本顯著降低。
這種改變在具體工作中尤為顯著。在普陀區長壽路街道的大上海城市花園社區,過去籌備一場活動需要提前一個月準備材料:打印經費申請表、找街道領導簽字、等待財務部門審核,有時碰上負責人外出,整套流程拖上兩周是常事。而現在,通過平臺提交電子申請,系統自動流轉至相關部門,半小時就能收到審批結果。“省下的時間能多走訪幾戶居民,這才是我們該花精力的地方。”居民區書記朱萍萍感慨道。這樣的便利已延伸到日常辦公的每個環節:請假調休在線報備、項目預算智能核算、工作臺賬自動生成,曾經堆滿文件的辦公桌漸漸被電子屏取代。
對于居民而言,改變同樣觸手可及。住在長征鎮的王阿姨發現,現在打開“隨申辦”“民聲”欄目下的“社區云”板塊,系統會自動識別所屬小區,停水停電通知、老年體檢安排等信息實時推送。上周她通過留言板反映樓道照明問題,第二天就有維修人員上門檢修。這種即時互動讓曾經需要跑居委會的瑣事變得簡單,也真正做到了打通便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數據集成:服務精準到指尖
社區工作者小張的手機里,裝著整個社區的“民生圖譜”。通過“社區云”平臺的數據標簽系統,低保家庭的紅色標識、獨居老人的黃色提醒、失業人員的藍色標記在“圖譜”上一目了然。她每周會根據系統提示走訪重點關懷對象,帶著精準匹配的政策上門。“以前要靠人工排查,現在數據會'說話',服務自然更精準、貼心。”小張這樣形容工作方式的變化。
在靜安區臨汾路街道,這種精準源自海量數據的匯集融合。依托“社區云”平臺,打通各數據子系統,以人、戶、房為單元,同時建立涵蓋身份、服務、行為三大類200多個標簽,為社區家庭、居民多維度“畫像”。電力、供水等公共事業信息與基層走訪、科室業務、居社互動等記錄深度融合,數據隨業務場景實時更新,至今已實現近1100萬條民生數據“沉淀”,在20個基層居委之間共享互聯。
有了精準的數據賦能,樓組長們的工作方式也在悄然改變。67歲的陳阿姨過去發現樓道堆物要跑到居委會登記,現在通過“社區云”的24小時上報通道拍照上傳,物業維修工半小時內就會收到派單。安全隱患、鄰里糾紛等12類問題都可在線提交。這些實時數據又反哺到“四百”走訪行動中,社工們根據系統提示,開展針對性入戶走訪,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最需要關注的地方。
數據回流:再造治理新流程
根據上海市大數據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當前,“社區云”平臺已歸集基層治理相關數據超6.63億條,隨著重點民生服務領域數據的持續接入,平臺正加速孵化各類創新服務工具,因地制宜探索應用場景的實踐成效顯著。
黃浦區通過“要素全景圖”實現轄區內人、房、企、店的可視化動態管理;松江區建成“因病致貧預警與救助協同平臺”,通過數據監測提前識別風險群體,構建防返貧保障體系;楊浦區殷行街道打造的基層數據助手,集成智能外呼、一鍵臺賬生成等功能,顯著提升社區服務響應效率。
基于實時數據的動態比對校準與融合治理,數據應用精度持續優化,社區服務“靶向性”顯著增強。崇明區長興鎮依托"社區云"平臺,運用市級回流數據對新港村3000多名外來人口開展人房匹配分析,當系統監測到人均居住面積低于5平方米時,即時觸發預警推送至村管理員。今年1月以來,平臺累計觸發自動預警信息20條,村居管理者隨即開展走訪核查,有效遏制了群租現象反彈。
在指尖匯聚數據、腳步丈量社區的實踐中,基層工作者依托這朵“社區云”逐步打破臺賬束縛,持續提升服務效能與居民滿意度。數據賦能減負增效,云上服務觸手可及,正成為基層"智慧治理”的生動圖景。
原標題:《數據流淌,服務生長上海"社區云"織就智慧治理網》
欄目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解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