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府表示,由于“行政院”表示已將年度總算及《財劃法》送釋憲救濟,導致基隆市計劃型及一般型的補助款都出現預算短撥28.45億元,市府認為可能會影響基隆市的財政及后續的施政。
基隆市議會13日進行定期會,議員張耿輝表示,隨著《財劃法》通過,基隆市府預期可增加75億元的預算,相信會對市府財政有助益。但基隆市長謝國梁表示,其實基隆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許多既定的政府補助都緩撥或短撥,截至4月底為止,總金額已達28.45億元。
基隆市府“財政處長”謝妙蓮表示,基隆市2025年的年度總歲入254億元,其中自籌52.86億元,占總預算約2成,其余仰賴政府普通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計劃型補助支應。
2025年立院通過《財劃法》修法后,雖說明財源可能大幅增加,但截至目前仍未收到任何分配款項,同時政府也陸續暫緩部分計劃性補助款。其中,財政部因營業稅短收,減少部分統籌分配稅額,2月與3月的撥付金額僅為月平均的7至8成,4月更僅為55.64%。截至4月底,分配稅基隆市統籌款已經較預算短少約4.2億元。
另一方面,“行政院”也于今年4月22日發文指出將針對總預算及《財劃法》提釋憲救濟,在救濟結果尚未確定前,原核定7至12月的一般性補助款也暫緩撥付,經主計總處保留金額高達24.25億,截至4月底,政府短撥金額共計達28.45億元,若政府短撥金額無法到位,將嚴重沖擊財政,進而影響各項施政,未來市府將運用資金調度審慎應對。
謝妙蓮指出,市府經過討論,若做最壞的打算,政府完全不撥這些補助,那么基隆市府今年的市政暫時不會受到影響,但政府預算短少的部分,只能透過舉債來支應。
謝國梁表示,有議員對于基隆新市政大樓招商的規劃表示不滿意,認為可以透過自建來解決問題,但實務上,雖然立法院通過了《財劃法》,基隆市府不僅財政收入沒有增加,反倒連原本應有的政府補助都短少了。因此市府在許多市政建設上,才會致力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進行公辦都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