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志平,著名經營管理專家、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
來源:總裁讀書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而這必須要有出色、一流的企業帶頭人和優秀的企業干部,提升他們的領導力就成為企業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重中之重的工作。
我常想,企業家成功的道路有許多條,知名企業家的傳記也很多,但是讀過他們傳記的千百萬人之中卻少有人能夠超越他們,也就是說我們要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構筑自己的領導力。領導力的確有個人的先天特質,但領導力也是可以后天培養的,學習和實踐可以提升領導力。即使有一定的領導天分,做個稱職的領導者仍需要個人的不斷努力。
領導和領導力是兩回事,簡單地說,領導是一種職位,這種職位可以賦予個人一定的領導力,但這只是初級的領導力;有真才實學,能在組織中取得出色的業績,為下屬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等,讓大家在思想上、感情上和能力上認同你并追隨你,帶領大家一起實現奮斗目標,這才是有了真正的領導力。
做領導的確不容易,企業領導者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做更多的功課,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者。這么多年來,我反復揣摩并在實踐中提升領導力,覺得領導者修煉以下六力挺重要。
學習力
領導者首先要有自我學習的能力,畢竟,做企業是一項復雜且有難度的工作。這些年的企業實踐告訴我,要想做好企業,只靠經驗不行,但只靠讀書學習也不行,要理論聯系實際,知行合一,只有既學習又實踐的人才有可能做好企業。企業領導者要想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帶領企業發展,唯有不斷學習,否則就會思想落后于時代,能力落后于他人,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使企業陷入泥潭。
企業里成長快的都是學習能力強的人,而且他們都很好地運用了工作8小時之外的時間進行學習。讀書學習是我的一個愛好,我白天緊張地工作,晚上一般總要讀一兩個小時的書,無論多晚都會堅持,并在清晨思考、寫作,幾十年如一日。現在,我的床邊有個書筐,書筐里經常有二三十本書,大多是自己所關心的問題方面的。在互聯網時代,我也會從網上看一些資訊,反復比較不同的觀點,然后進一步研究。當然,這樣的學習還是會受到個人偏好的影響。
我主張做企業要急用先學、活學活用。這么多年來,我有很多感悟,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還是做什么創新,我都要先學習一番,看看人家做過什么研究、有過哪些經驗。我到國藥集團工作第一年的"十一”長假,買了8本投行視角介紹醫藥行業的書。整個假期我哪兒也沒去,就在家里讀了7天書。除了讀書學習外,我還到國藥集團的基層企業去調研,漸漸把醫藥的業務框架在頭腦里構建了起來。也正因為如此,在國藥集團工作的5年間,同事們從沒把我當成外行看待。當然,學習不只是讀書,歸納、總結和互動其實也是一種學習。企業領導者要能聽明白大家講的話,集思廣益,然后進行歸納、總結,這也是挺重要的。
不管我們從事什么工作,都需要靜下心來,在無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深度學習、深度思考和深度工作。
- 深度學習應保證每天要閱讀大約一個小時,這種閱讀可以安排在每晚的九、十點鐘。當然,還可以定期參加一些培訓、研討會、沙龍等,認真傾聽,進行深度學習。
- 深度思考可以安排在每天清晨醒來以后,進行大約半個小時的思考,每月應選某個周末的一天為“思考日”,每年應選一個整周為“思考周”。
- 深度工作主要是在無打擾的環境下開展的科學而有效的工作,不必一次工作時間過長,更不要經常通宵熬夜,因為人的耐受力有限,過長時間和過累工作都是不可持續的。深度工作絕不是要讓人成為苦行僧和工作狂,而是要通過深度工作創造的價值實現更美好的生活。
創新力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家的組織和推動,從根本上講,就是離不開企業家的創新。創新力是企業領導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進一步地說,企業領導者要解放思想,與時但進,勇于突破,激發創新精神,練就創新本領。企業領導者的確要創新,當然,還得會創新,既要遵循市場的規律,又要遵循科學的規律。
在商業世界中,創新意味著要制造或提供人們想要的東西,即使人們還不知道自己需要它。創新不是一些人的靈光乍現,是可以學習的,有方法可循。如何長時間保持創新的氛圍?謝爾·布林和拉里·佩奇的“20%自由時間制”就是基于這種考量而設立的,他們在公開信中提道:“我們鼓勵員工,除了他們的日常項目外,花20%的時間在他們認為最有利于谷歌的工作上。這會讓員工更有創造力和創新性。”
創新要立足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企業領導者既要重視高科技的研發,也要重視中科技和低科技的開發應用。對企業來說,賺了錢的技術就是好技術。北新建材是做石膏板的,沒有太高的科技,但石膏板做得既輕又結實,質量和服務都一貫地好,效益很穩定。
決策力
作為企業領導者,最難的就是決策。盡管做決策可以集思廣益,但最終還是要企業領導者在方寸之間做出抉擇。有效的經營者,一般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自己的決策力。
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戰略思維。有效的經營者需要具備全局觀和前瞻性,能夠看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制定長遠的發展戰略,所以,要進行廣泛的閱讀和學習,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建立起一套強大的信息共享和信息獲取系統,并且親自參與企業的戰略制定和執行過程,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戰略思維能力。規劃、反思是戰略思維的兩大關鍵要素,在進行未來規劃時,要多模擬不同情景下的可能發展結果,做好預案;對于做出的決策和行動,要定期進行反思和總結,思考長遠的影響和效果。
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了解自身所處的行業與企業實情。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調查研究,毛主席也說過:“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其實,有效經營者的決策水平也是從企業的實踐中一步一步地提高的。
我的一個經營原則就是做決策時一定要見人見物,這里的“見人見物”就是調查研究的一種方式。我們要對自身所處行業的趨勢、競爭態勢、技術變革等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思考,還要針對問題實地調研自己的企業和優秀的企業,這樣才能根據環境變化及時調整企業的戰略。只有深入學習與思考、進行正確的調查研究,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做決策時既要千思萬想,也要堅定果斷,關鍵時刻要勇于向前邁出一步。一些企業領導者針對一個需要決策的問題,總是來來回回地開會,下不了決心,而且我們平常的那些好主意也很容易在各種討論中自生自滅。所以,當面對問題尤其是重大機遇時,有效的經營者一定要當機立斷,絕不能猶豫不決、拖拖拉拉、貽誤商機。沒有效率的決策肯定是不行的,有效的經營者在必要時就必須做出決定,勇于擔當。
我不是一個“急性子”,而是一個“慢性子”,但我非常理智,也深知“該斷不斷,必受其亂”的道理,自己做出的決策不僅要正確,還要有效。我們有時做了決策,后面可能還會發現當初的決策不一定那么完美,所以,我們要盯著自己所做的決策,如果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還可適時地予以解決或調整。
影響力
影響力就是企業領導者影響別人的能力,也是領導者的一種核心能力。就一家企業而言,表面上看到的是廠房、設備、產品,再深入一些就會看到技術、管理、人才,而最深層次的則是涌動在員工內心的文化與愿景。文化的競爭是企業競爭的最后一場決賽,領導者要在企業內部把企業的發展目標變成激勵員工共同奮斗的美好愿景,反復宣講企業的戰略和文化。
企業領導者應是企業的文化領袖,是文化的創造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在企業內部,大家信奉什么、反對什么,弘揚什么、摒棄什么,公司的文化導向是什么,企業領導者必須清晰地告訴大家并反復強調,以使全體員工凝聚在共同的價值觀之下。除“言傳”之外,企業領導者還要“身教”。行為專家認為,語言對人的影響只有25%,75%的影響則來自行為。所以,領導者的一言一行都必須符合企業文化。否則,說一套做一套,不僅沒人會信服你,還會對企業的理念和制度造成破壞。
在企業外部,企業領導者的影響力就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領導者要與社會做好溝通交流,贏得更多理解和支持。不少大企業的領導者都是演講高手,既能創造和歸納故事,也會講故事,一上臺就能侃侃而談,富有感染力,這是他們的必備本領。企業如同一本故事書,能否講好企業故事與企業的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如果企業經營不善或沒有長遠規劃,故事就很難講下去。我崇尚布道式管理,多年來自己就像企業里的老師,自己先悟道,再清楚地告訴大家我們該往哪里走,為什么要這么走。
一流的企業需要一流的思想,有一流的思想才能引領一流的企業。所以,企業領導者不應是一個就事論事的人,而應是一個視野開闊、思考深邃、思想先進的人,有思想才有影響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天不去深入地思考問題,明天問題就會越來越多。隨著環境的變化和崗位的不同,企業領導者要快速轉換角色、與時俱進,找準定位,最重要的是以領先的思想帶領企業不斷發展。現在,中國已進入大企業時代,尤其需要一大批有思想、有建樹的企業領導者,帶領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成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
組織力
要做高質量的企業和產品,關鍵在于高質量的組織建設,提高組織質量是企業領導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它不僅包括選人用人、知人善任等,以及做企業的“四支隊伍”建設,還包括對資金、技術等各種資源的組織。如何把各種資源有效地組織在一起,發揮出巨大的資源整合優勢,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這對企業領導者來說是巨大的考驗。
領導者是企業的中堅力量,是帶領企業發展的主心骨與生力軍。在企業做經營管理工作,“精心”二字很重要,企業領導者要做到“四個精心”,即“精心做人、精心做事、精心用權、精心交友”。領導者的職業素養關系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而職業素養又是一個長期培養和鍛煉的過程,在日本,這個過程被稱為企業養成教育。我根據中國建材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企業領導者應具備的一些職業素養,并歸納為“五有”,即有學習能力、有市場意識、有敬業精神、有專業水準、有思想境界,逐漸成為對全體干部和員工的素養要求。
做企業不能只看到廠房、設備和產品,而是要看到人,企業的一切歸根結底是靠人創造的。誰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誰就真正掌握了管理的真諦。企業領導者只有真心實意地對員工好,把企業建設成員工“樂生”的平臺,讓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共享成果。只有這樣,員工才會發自內心地為企業創造效益,進而企業也才能獲得持續的成功。
擔當力
領導者有權威的一面,身處企業的重要崗位,但他也要有謙遜、服務、勇于擔責的美德,方能贏得大家的充分信任。當企業取得成績時,領導者要把成績分給大家;當企業遇到問題時,領導者要能扛責任,就像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所講的“有功勞給部下,有責任自己扛”。企業領導者要有擔當精神,以身作則,對待事業要勤勉盡職、認真執著,遇到問題能夠挺身而出,千萬不要文過飾非、推諉責任。
有一次我在黨校交流時,一位學員問我:“宋總,沒見你時猜想你肯定很嚴厲,可是見了你之后覺得你特別溫和,那做領導者到底要溫和還是嚴厲呢?”我給他舉了一個不一定很恰當但能說明問題的例子。企業領導者就像一個家庭里的父親,嚴父對子女要求很高,慈父則態度非常溫和,就像朱自清《背影》里描寫的父親一樣。但是,嚴父也好,慈父也罷,都必須承擔起做父親的責任。如果負責任,嚴一點兒或寬一點兒都沒關系,都是好父親;如果不負責任,不論嚴一點兒還是寬一點兒,都不是好父親。
勇于負責、敢于擔當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位好的領導者。常看到一些領導者當企業有了成績時就喜笑顏開,把“金”都貼在自己的臉上;而當企業有了失誤或遇到困難時就躲到一邊,把責任全推給部下,關鍵時刻“丟卒保車”。這樣的領導者成不了大氣候,部下跟著他也沒安全感和歸屬感。
企業發展道路不可能一直平坦,必然會碰到困難和危機。面對困難和危機,企業領導者既要有平常心,不浮躁、不慌亂,積極思考和應對,又要有進取心,千方百計、能動性地去解決企業遭遇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領導者要學習和總結更多的經驗,在這些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鍛煉好自己的心力。
邱于蕓在《用故事改變世界》一書中把英雄的故事歸納為“英雄上路、途遇師傅、歷盡艱險、英雄歸來”四段式。英雄總要千錘百煉,總要遍嘗甘苦,總要經歷四段式的重生。實際上,企業領導者也要心懷理想,矢志不渝,努力創造自己的英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