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投資者,當下,誰是股票市場里的當紅炸子雞,泡泡瑪特和老鋪黃金一定榜上有名。
從去年開始,泡泡瑪特和老鋪黃金的股價扶搖直上,成為港股市場表現極其突出的兩大牛股,前者從不到20港元漲到近200港元,后者2024年6月發行價為40.5港元,此后一度飆升到880港元。
趁著股票大漲,部分私募基金選擇退出。不久前,“泡泡瑪特早期投資機構清倉式離場”的新聞刷屏。
新聞源自風險投資機構蜂巧資本5月7日在其微信公眾號的發文,內容稱,由于旗下私募基金蜂巧人民幣一期基金即將到期,該機構在近一周內,通過大宗交易分三次集中出清了所有在上市前買入的泡泡瑪特股份。
經計算,該筆交易套現約23億港元,大賺超8倍。
在一級市場,這樣的故事的確足夠吸睛,也足夠誘人。但在二級市場,更多投資人受限于投資渠道,只能作壁上觀,對泡泡瑪特愛而不得。但一些眼光獨到的基金提前布局,讓基民吃到了新消費熱潮帶來的紅利。
01、207只基金重倉泡泡瑪特
押中泡泡瑪特、老鋪黃金的基金,迎來了好日子。
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公募基金市場基金數量超1.2萬只。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有207只基金,重倉了泡泡瑪特。
按持倉市值排序,景順長城品質長青A“含泡泡”量最高,持股數量322萬股,持股市值達4.65億元。
回顧2024年第一季度時,該基金持有泡泡瑪特股票數量為243萬股,對應市值為6340萬元,一年時間內,持股數量漲了33%,市值卻猛漲6倍多。
由于泡泡瑪特是第一大重倉股,使得景順長城品質長青A近一年回報率達50%(截至5月8日),遠超滬深300同期6%的水平。與此同時,該基金第一季度實現利潤2.5億元。
手握超4億元泡泡瑪特市值的,還有廣發價值核心A,該基金重倉泡泡瑪特的時間,比景順長城品質長青A晚一個季度,但不影響其通過泡泡瑪特賺得盆滿缽滿。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基金斬獲高達5.68億元利潤。
除上述兩只基金大戶外,南方興潤價值一年持有A、富國滬港深業績驅動A、富國消費精選30股票A三只基金,持有泡泡瑪特市值也都超過3億元,三只基金一季度利潤分別為2.8億元、4.7億元、3.0億元。
另有8只基金持有泡泡瑪特市值在2億~3億元,17只基金持有泡泡瑪特市值在1億~2億元,涉及的基金公司有易方達、匯添富、富國基金、銀華基金、南方基金等。
泡泡瑪特的市場帶動力,著實驚人。
港股市場上另一大明星、堪稱“黃金收割機”的老鋪黃金吸金能力也不錯。
截至第一季度末,共有46只公募基金重倉了老鋪黃金。
按持股市值從高到低,廣發價值核心A排在第一位,持股市值4.41億元、富國消費精選30股票A緊隨其后,持股市值3.44億元,再往后,富國成長策略持股市值2.33億元、南方香港成長、富國中國中小盤人民幣持股市值也都超億元。
《財經天下》在梳理過程中發現,這些基金中的很多產品,同時押中了泡泡瑪特和老鋪黃金。
以廣發價值核心A為例,通過持股情況可以看到,該基金持有的泡泡瑪特市值位列市場第一,持有的老鋪黃金位列市場第二,差一點就是“雙料”冠軍。
具體來看,老鋪黃金是其高于泡泡瑪特的第一大持倉,基金經理吳遠怡對兩只股票都展現出異常地鐘愛,占股票市值比均超過11%,持倉市值均超過4億元。
而泡泡瑪特和老鋪黃金也沒有辜負吳遠怡的期待,該基金第一季度拿下5.68億元的利潤。
類似情況的還有富國消費精選30股票A,截至第一季度,該基金中,老鋪黃金持倉市值為3.43億元,位列第一大重倉股,泡泡瑪特持倉市值為3.11億元,位列第三大重倉股。第一季度,富國消費精選30股票A的利潤為2.95億元。
南方香港成長也是如此,第一季度4.83億元的利潤,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兩大重倉股泡泡瑪特和老鋪黃金,該基金把超2成投資股票的錢,都押在了這兩只股票身上。
再有,像申萬菱信樂融一年持有A、富國滬港深行業精選A、富國滬港深價值精選A、廣發成長領航一年持有A、恒越匠心優選一年持有A等,也都是泡泡瑪特和老鋪黃金的雙股持有者。
網友感慨:果然,優秀的基金,都在扎堆篩選優質股。
02、如何選中爆發股?
基金及時踩中爆發股,背后離不開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者的精準運作。
景順長城品質長青A的基金經理農冰立,在進入金融行業之初,是TMT行業的研究員,原本,他專注的是硬科技產業方向的研究。
之所以重倉消費股泡泡瑪特,以至于達到行業之最的程度,是因為他認為,科技行業作為成長風格投資,往往彈性較大,配置一些消費股,有利于控制基金凈值的回撤。
這一配置不要緊,正巧碰上了他“敢于重倉”的投資風格。
“我對重倉的態度是要么不買,要買就重倉。”農冰立這樣講道。而他所指的重倉并不是短時間內買很多,而是對看好的標的先逐漸形成底倉,而后不斷加大配置,最后形成重倉。
從景順長城品質長青A的加倉痕跡上看,確實如此。2023年年底,泡泡瑪特第一次出現在該基金的股票配置名單中,持股數量只有167萬股,占基金凈值比例只有2.92%。2024年第一季度,泡泡瑪特躋身重倉股,持股數量增長到243萬股,基金凈值占比提升至6.27%。2025年第一季度,持股數量又猛增至322萬股,基金凈值占比又漲至8.17%,成為NO.1。
不同于農冰立的科技投資經驗,廣發基金的基金經理吳遠怡消費投資眼光敏銳。
由他管理的廣發價值核心A和廣發成長領航一年持有A,均為泡泡瑪特和老鋪黃金的投資大戶,吳遠怡也被視為消費股的超級贏家。
身為85后的吳遠怡,曾就職于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和外資機構惠里基金,從事消費、汽車、科技等多個行業的研究,接觸過從A股到港股、美股等不同市場、不同行業的成長股。另外,吳遠怡還曾在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擔任投資經理,管理港股通組合。
2020年,吳遠怡加盟廣發基金,同年9月起任職基金經理,與老將劉格菘一起管理廣發創新升級混合基金。
由此為起點,吳遠怡手握越來越多的基金,截至目前,其還管理著廣發創新升級、廣發科技創新、廣發小盤成長等共計6只基金,用四年多時間達成在管規模193億元。
“港股市場流動性改善的情況下,廣發基金通過重用吳遠怡,明確傳遞了‘超配港股’的戰略信號。”一位公募人士對《財經天下》表示。
對消費股和港股資產的重視,在富國基金周文波那里同樣得以體現。
2024年第一季度,由他所管理的富國消費精選30股票A只有泡泡瑪特1只港股,也是第一大重倉股。今年第一季度達到6只。與此同時,老鋪黃金取代泡泡瑪特躋身市值額榜首。
周文波消費分析師出身,2022年11月加入富國基金,并于2023年5月開始管理富國消費精選30股票A。
值得注意的是,在他接手之前,富國消費精選30股票A是妥妥的“酒類基金”,前六大重倉股全部是酒,包括青島啤酒、貴州茅臺、瀘州老窖、五糧液、今世緣、古井貢酒。
周文波憑借對消費產業的獨特觀察,一改常態,大砍酒類配置,降低對傳統消費龍頭的持倉,布局方向改為小家電、本地生活、文具等細分消費領域,當然也包括新消費的代表者泡泡瑪特、老鋪黃金。
他在基金業績報告中表示,國內消費正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驅動傳統龍頭企業業績增長的消費升級邏輯將階段性面臨著挑戰,無論是價,還是量的角度,都面臨著較大的壓力。相反,一些新興消費方向正在涌現,譬如出海、情緒消費、性價比消費等方向,受益于時代的變化,新消費企業的基本面相對更強。
他還分享了新消費的四類機會:一是出海,能走向全球的品牌消費公司;二是情緒消費,能給消費者提供開心愉悅的新興消費行業,包括潮玩、卡游以及寵物等領域;三是性價比消費,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上升,物美價廉商品將持續受到消費者偏愛;四是仍處于全國化擴張,邏輯清晰,增長動能強勁的消費類公司。
03、消費股爆發,但投資邏輯變了
存在“把握者”的欣喜若狂,就一定存在“錯失者”的捶胸頓足。
在泡泡瑪特股價呈現U形走勢的過程中,一些基金經理沒能等來它的上漲就提前離場了,其中就包括易方達的蕭楠、張坤。
泡泡瑪特2020年12月上市,2021年3月加入港股通。而蕭楠于2021年第三季度便開始買入泡泡瑪特,屬于早期看好者。
同年年底,由其管理的易方達高質量嚴選三年持有、易方達消費精選兩只基金合計持有2594.86萬股,占15只公募基金重倉泡泡瑪特的一半以上。
然而2022年第一、二季度,蕭楠一方面對泡泡瑪特進行清倉,另一方面重新加倉港股的互聯網服務、運動鞋服等板塊和A股的次高端白酒等板塊,他認為,“這些公司的業務體現了極強的韌性”。
也許是因為自己犯的錯要自己還,2024年蕭楠再投泡泡瑪特,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易方達消費精選持有176萬股,持股市值在所有公募基金中排行第七。
蕭楠的同事張坤也曾看好泡泡瑪特的潛力。2022年第一季度,泡泡瑪特現身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亞洲精選,2022年年底,該產品持倉中已沒有泡泡瑪特的身影。
從泡泡瑪特的股價趨勢上看,2021年年初至2022年年底近兩年時間里,正好是公司從100港元高點滑落到10港元以下史上最低點的日子。張坤買在了較高點,賣在了較低點。
▲泡泡瑪特股價走勢圖
明星基金經理尚且如此,整個公募對泡泡瑪特的整體持倉情況變化更是跟風明顯。2023年第三季度末,泡泡瑪特股價低谷時,只剩10余只基金重倉。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股價迎來反彈,季度末重倉基金超過60只。2025年公司火爆海內外,股價飆漲,截至第一季度重倉基金再漲至207只。
“和普通投資者一樣,專業的基金經理也經不住手里的股票一跌再跌。追漲殺跌的情況在公募基金行業其實一樣。”有基金從業者對《財經天下》坦言。
北京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告訴《財經天下》,年度排名等壓力導致部分基金經理追逐熱點,錯失長期紅利。部分基金仍以傳統消費估值框架套用新消費,忽視IP生命周期、工藝壁壘等非財務指標,認為潮玩是偽需求,錯失翻倍行情。
他進一步分析稱,從宏觀上看,Z世代為IP、設計、文化溢價買單,消費行業從2019年到2020年的白酒主導,轉向為2024年后可選消費(潮玩、黃金奢侈品、美妝)崛起,這背后反映出消費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
正如王鵬所講,許多消費類基金的選股邏輯都是在往“享受”層面靠攏。比如富國港股通策略精選A,除第一重倉泡泡瑪特外,也重倉上美股份、巨子生物,三只股票在2025年第一季度區間漲幅分別為74.57%、36.30%、41.18%。
再比如永贏港股通品質生活慧選混合,也是泡泡瑪特、上美股份、毛戈平三股在手,且持股比例都不算低,基金規模只有6億多,A類近一季度凈值增長率4.69%,C類達4.41%。基金經理在業績報告中寫道,“潮玩、國產化妝品的龍頭均處于品類快速增長周期,相關公司的成長動能充足,且估值較為合理,也是我們組合重點關注的領域。”
此外,年輕人離不開的、市場巨大的奶茶消費,也給一批消費基金帶來了“爭先”的機會,“雪王”蜜雪集團上市即高光,截至第一季度末有5只基金重倉買下共計55.84萬股,滬上阿姨上市前獲3300倍認購……
Wind數據顯示,年初至今(截至5月7日),可統計的含“消費”二字的217只基金中,142只基金呈現正收益,占比65%。其中9只收益率在20%以上,45只收益率在10%以上。
歷經沉浮后,消費板塊展現了抗跌的韌性,新消費業態扮演了驚喜不斷的角色。“老一代的酒文化退場,新一代人的情緒消費起來了。”一位投資者感慨。
(作者 |陳大壯,編輯 |朗明,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本內容來自財經天下WEEK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