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雙方宣布大幅降低加征關稅,其中美國暫停對中國商品24%的關稅(保留10%),中國同步取消對美反制關稅的91%。這一政策對依賴出口的制造業企業無疑是重磅利好,而電流傳感器作為新能源汽車、智能工廠、儲能等領域的核心器件,其產業鏈將迎來結構性機遇。本文聚焦國產電流傳感器代表--芯森電子,解析其如何憑借產品實力與戰略布局搶占風口。(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
1、 關稅降低的行業紅利:成本下降+市場擴容
1. 出口成本驟降,利潤空間釋放
此前美國對汽車零部件等商品加征的稅率高達50%-70%,此次降至10%,直接降低企業出口成本。電流傳感器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充電樁等場景,美國市場占比逐年提升,關稅下調后國產電流傳感器競爭力顯著增強。
2.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受益
中國新能源車零部件出口額2025年Q1同比增長4.5%,其中電機、電控等核心部件需求激增。磁通門電流傳感器(精度0.5%)作為BMS系統的“感知神經”,可精準監測電池包母線電流,未來需求將隨新能源車出口同步增長。
3. 國產替代加速
美國對成熟制程芯片加稅反而倒逼國內供應鏈轉向國產化。芯森對標瑞士LEM、美國Allegro等國際大廠,其產品覆蓋5mA-5000A電流、10V-6400V電壓范圍,性能參數與國際品牌相當,但成本降低30%-50%,成為國產替代優選。
2、 核心優勢:技術+認證+產能
1. 車規級認證構筑壁壘
芯森電子已通過IATF 16949:2016汽車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完成ISO 9001(質量管理)、ISO 14001(環境管理)三體系審核。這一認證是進入全球汽車供應鏈的“通行證”,保障其產品在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中的穩定供應。
2. 技術對標國際龍頭
芯森自主研發的霍爾電流傳感器(CM2A系列)直接對標LEM的LF 305-S系列,AN1V-PB20系列對標Allegro,且響應時間(0.5μs)、耐壓性能(瞬態12.5kV)等參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產品已應用于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工業機器人等高精度場景。
3. 產能與供應鏈保障
公司在天津、珠海建有智能化生產基地,擁有16條生產線(全自動和半自動)和4條焊接機器人生產線。具有全國領先的傳感器全自動生產線,其生產節拍可達15秒。整體年產能可達600 萬只。2024年芯森啟動的“三體系認證”進一步優化了生產流程,良品率提升至99.3%。
3、 市場機遇與戰略布局
1. 搶占智能工廠與智慧供應鏈
芯森微型霍爾傳感器可應用于智能工廠的自動化控制與數據采集系統,助力實現數字化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隨著“中國制造2025”推進,工業自動化領域需求將持續釋放。
2. 拓展海外市場
供應鏈合作替代:與在墨西哥布局的客戶(如車企、工業設備廠商)合作,通過本地化采購間接受益于免稅政策,芯森可利用《美墨加協定》(USMCA)實現“零關稅”出口,直接對接北美車企。2024年其對美銷售額同比增長46%,未來有望進一步擴大份額。
3. 政策風險對沖
依托天津、珠海基地滿足出口需求,通過技術創新與成本優化抵消關稅影響
4、 未來展望:國產傳感器的黃金時代
1. 政策驅動國產化
中國計劃到2035年實現半導體自主化率70%,傳感器作為關鍵部件將受益于補貼與采購傾斜。芯森已與華北電力大學共建研究所,研發投入占比達15%,技術護城河持續加深。
2. 行業集中度提升
當前國內傳感器市場CR5不足20%,隨著頭部企業通過認證、產能、成本優勢整合市場,芯森有望成為細分領域龍頭。
結語
中美關稅調整釋放了產業鏈重構信號,芯森電子憑借技術實力與戰略卡位,已站在國產替代的風口。在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其有望復制“立訊精密式”的成長路徑,成為全球電流傳感器市場的重要一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