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雪山腳下的農忙畫面真漂亮!這是我在摩旅新疆克州木吉鄉(xiāng)時,偶然一瞥便被深深震撼到的場景。雖然已是八月下旬,帕米爾高原周邊的雪山依然戴著潔白的帽子,看上去既偉岸又不失唯美,而山腳下卻已是一片生機勃勃的農耕景象,說實話,太出乎我意料啦!
沿著G314國道騎行,轉過一個山口,眼前的景象突然開闊起來。金黃色的麥田像一塊巨大的地毯鋪展在雪山腳下,與遠處連綿的雪峰形成鮮明對比。幾位柯爾克孜族農民正在田間彎腰勞作,他們鮮艷的民族服飾在麥浪中時隱時現(xiàn),宛如跳動的音符。更遠處,幾臺拖拉機正在翻耕土地,揚起的塵土在陽光下形成朦朧的光暈。
這里的農耕方式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一些年長的農民仍在使用手工鐮刀收割,動作嫻熟而富有韻律;年輕人則開著拖拉機在田間穿梭,發(fā)動機的轟鳴聲回蕩在山谷間。最令人驚嘆的是這里的灌溉系統(tǒng)——從雪山融水引來的溪流被巧妙地分流到每一塊田地,清澈的水流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像一條條銀色的絲帶纏繞在金色的麥田上。
一位名叫阿迪力的柯爾克孜族大叔熱情地邀請我去他家做客。他家的土坯房就建在麥田邊上,院子里晾曬著剛收獲的麥子。阿迪力告訴我,這里的農作物生長周期很特殊:“我們四月播種,九月收獲。別看現(xiàn)在雪山還在,地里的溫度已經夠莊稼生長了……。”
稍作推托后,我便不再矜持,跟著阿迪力去參加村里的“幫工”活動。據(jù)說這是柯爾克孜族的傳統(tǒng),農忙時節(jié)鄰里互相幫忙。二十多人一起在一大片麥田里收割,有說有笑。年輕人比賽誰割得快,老人們則坐在田邊彈著庫姆孜,悠揚的琴聲飄蕩在雪山下。休息時,大家分享著馕和奶茶,孩子們在麥垛間追逐嬉戲。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受到最純粹的農耕樂趣。
夜幕降臨后,我借宿在阿迪力家,他拿出珍藏的馬腸子和酸奶招待,并向我講述著這片土地的故事:“我爺爺說,以前這里都是牧場,后來開墾成農田。現(xiàn)在雖然有了拖拉機,但我們還是保留著很多傳統(tǒng)農具。”他指著墻上掛著的木犁說,“這些不僅是工具,更是我們的記憶。”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fā)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chuàng),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視頻素材可約,本人獨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務,歡迎洽談,附贈所有拍攝素材。)
離開木吉鄉(xiāng)時,公路兩旁連綿不斷的雪山、麥田、農舍、勞作的農人,構成了一幅渾然天成的畫卷讓我頻頻回首。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農耕場景,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尤其這里還是邊境地區(qū)。或許,這些非刻意營造的景觀才是我們神往已久的最真實,最動人的風景吧,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