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陵江,耒陽第二大河流,歷經歲月風化的河床,依然散發出古韻色彩,兩岸山高林密,水流湍急,風光壯美。位于耒陽與桂陽交界處的歐陽海灌區,雄偉的攔河大壩橫亙河上,一望無垠的水面在藍天下波光粼粼。從高空俯瞰,舂陵江宛如一幅絢麗畫卷,峽谷幽深、高山巍峨、翠綠層疊、河水奔涌,令人心曠神怡。
今天,我們的航拍之旅來到耒陽西部山區的仁義鎮。
仁義鎮南與郴州的桂陽縣接壤,西與常寧市相鄰。全鎮總面積97平方公里,總人口5萬余人。
作為曾經繁華的水埠碼頭,如今的羅渡早已舊貌換新顏。門前依然是那條奔騰的舂陵江,但街面上已難尋昔日的蹤影。好在羅渡村仍保留著一片古村落,斑駁的瓦片、古樸的村舍、傾斜的老屋,無不訴說著羅渡口昔日的喧囂。仁義山水,在時代的變遷中煥發出新的風采。
十里洞是仁義標志性地理。這片廣袤開闊的田洞里,山嶺相連,阡陌縱橫。航拍機掠過上空,天寬地闊的壯麗景象盡收眼底。自歐陽海灌區開通后,曾經的旱地化作良田,加之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十里洞如今生機盎然,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賀明力,一位從廣東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創辦了力輝生態農業發展公司。他利用家鄉得天獨厚的資源,規模化養殖種羊,年出欄量達4000頭,成為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類似賀明力的年輕人還有許多,他們為仁義的種養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春耕時節,水田泛著粼粼波光,耕整機在田間有條不紊地翻耕。翻耕后田地里到處是覓食的白鷺,成群的白鷺翩躚起舞,與翻耕的土地構成一幅和諧的自然畫卷。
十里洞的變遷不僅體現在產業上,更顯現在民居風貌中。一棟棟嶄新的房屋錯落有致,偶有幾間舊宅點綴其間,形成新與舊的交融。先鋒村,以盛產糧食聞名,原來盡是舊房,如今新房林立,一派欣欣向榮;茶豐村,是衡陽有名的湘劇村,亦是湘劇大師譚保成的故里,如今仍有許多人會唱湘劇。
航拍機飛越舂陵江,來到衡頭村,這里的渡口連接常寧。村民們在沿岸種植了許多珍稀草本,并設立禁采砂石的告示牌,以行動守護河水的清澈。
曾經的安和圩,如今變成了友誼村,街巷間依稀可見昔日圩市的繁華痕跡。沿江村盛產板栗,是板栗生產基地;紙槽村曾是耒陽“造紙之鄉”,而今是仁義“文明之村”,村里文體設施齊全,文化廣場成為村民活動的中心。
這一片悅耳的水聲,是瀑布發出的聲音。這是位于黨田村的三疊飛瀑,一疊連著一疊,一瀑連著一瀑。在春夏之季,特別靚麗。站在公路上就可眺望到三疊飛瀑,雄偉壯觀,直掛云帆。同樣壯觀的,在黨田村還有歐陽海大壩。每年泄洪時,大壩水流傾瀉而下,巨浪傾瀉,水花飛濺,蔚為壯觀,直叫游客驚嘆。
仁義鎮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深挖旅游資源,紅色文化就是其亮點之一。鄺庸,北伐軍軍歌作詞者,后在擔任紅軍團長時性犧。鄺庸村為其修建了鄺庸墓,其墓坐落于鄺庸村小學內,供后人瞻仰。王屋水庫則是另一處旅游勝地,青山環抱,曲徑通幽,這里是天然旅游場景地,也是耒陽花椒基地,曾舉辦過熱鬧的花椒節。
航拍在這片山山水水,無論是鄉村振興還是招商引資,都有其閃光點。吉鑫生態農業公司可以說是耒陽市最有名的養殖場,也可以說是外觀最漂亮的現代化養殖場,兼具經濟效益與生態美觀。
仁義鎮值得自豪的還有仁義面,做工精巧,名聲在外,供不應求。仁義面傳承人歐陽文斗的面條廠廠房寬敞,做工細膩,產品遠銷廣東,是仁義真正的面條大戶。
仁義作為西鄉的文化發祥地,歷來重視公益事業。我市第一家鄉村游泳館就產生在這里,還有一棟漂亮的房子是敬老院,2023年就已竣工。讓五保老人安度晚年一直是仁義鎮黨委、鎮政府的心愿,但心有余而資金不足,敬老院目前尚缺兩百萬裝修款期待社會各界支持,共同助力這一民生工程圓滿落地。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清晨,漫步仁義山水間,每一處風景都在訴說這片土地的蛻變。在“五個耒陽”的奮斗目標指引下,仁義鎮必將以生態為底色、以產業為引擎,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來源:風說爾情
免責聲明:本平臺按耒陽社區及各網站網帖推送的任何圖文言論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