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人士看來,《方案》的推出,將業績比較基準真正轉化為約束投資行為、衡量產品表現、定義基金定位的重要標尺。這一“業績基準為錨”的新思路,有望促使基金投資回歸本源,進一步優化行業投資與產品生態。
近日出臺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強化基金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力。長期以來,在以全市場排名為核心的考核體系下,公募行業對業績比較基準缺乏足夠重視,并暴露出一些困擾市場的弊端。在業內人士看來,《方案》的推出,將業績比較基準真正轉化為約束投資行為、衡量產品表現、定義基金定位的重要標尺。這一“以業績基準為錨”的新思路,有望促使基金投資回歸本源,進一步優化行業投資與產品生態。
以業績基準為錨:公募基礎制度增加新支柱
“據我們了解,由于基金經理的考核體系更看重全市場排名,因此無論是普通投資者還是金融從業者,長期以來對業績比較基準的關注度一直不高。”上海某公募人士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這種機制可能導致基金經理在特定市場風格中因排名壓力而出現風格漂移,甚至導致出現行業集中性配置的“抱團現象”。
從過往數據來看,公募基金尤其是主動權益類基金,相對于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表現不太理想。數據顯示,在有可比數據的4243只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中(按基金主代碼統計),截至5月9日,近1年有2532只基金未能跑贏業績比較基準,其中有947只基金跑輸業績比較基準超10個百分點;近3年時間維度的表現更是不佳,有2966只基金未能跑贏業績比較基準,業績低于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有1980只,比例接近一半。
在此背景下,《方案》提出,要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制定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監管指引,明確基金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設定、修改、披露、持續評估及糾偏機制,對基金公司選用業績比較基準的行為實施嚴格監管,切實發揮其確定產品定位、明晰投資策略、表征投資風格、衡量產品業績、約束投資行為的作用。
同時,《方案》還提到,對3年以上產品業績低于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經理,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對3年以上產品業績顯著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基金經理,可以合理適度提高其績效薪酬。
“此次《方案》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形成的‘基準為錨’思路是我國基金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支柱。”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基金評價業務負責人胡立峰認為,自1998年以來,我國公募基金行業逐步建立起以“組合投資、強制托管、信息披露、逐日估值”為基礎制度的四大支柱。以此次《方案》的出臺為契機,行業新增“基準為錨”第五個支柱,行業發展基礎日益穩固。
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認為,近年來,在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基礎資產市場波動等背景下,部分基金的中長期業績不及預期或者投資表現與業績比較基準存在偏離,導致部分投資者的投資收益不理想,《方案》的出臺將消除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現象,標志著繼前期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后,行業在產品供給側的又一次深度優化。
貨要對板: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
《方案》的出臺,將業績比較基準這一標尺的重要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引發業內熱議。
“《方案》發布后,我們公司上上下下快速進行了學習,加班研究政策導向以及方案細化的方向,以盡快指導具體工作。”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說。
近年來,基金公司對業績比較基準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50只基金公告修改業績比較基準,是去年同期的2.6倍,富榮基金、中銀基金、摩根基金等旗下均有基金修改了業績比較基準。
格上基金研究員焦冰認為,此前基金之所以頻繁調整業績比較基準,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其一,部分基金因投資范圍或策略調整,須匹配更精準的業績比較基準;其二,部分機構投資者偏好風格穩定的工具型產品,基金公司通過調整業績比較基準來吸引這類資金。
然而,業內人士認為,過往業績比較基準的設定較為隨意,缺乏行業標準,主動權益類基金對跟蹤誤差普遍不太在乎,這也導致出現許多“掛羊頭賣狗肉”的風格漂移產品。未來,基金公司在設置業績比較基準時,如何令基準顯得更為合理、具有可比性,真正實現“貨要對板”,值得業內深入探討。
上海某公募機構也認為,業績比較基準需要完善制定與調整的機制,且需要投資端、產品端、銷售端、合規風控端以及監管方面的共同確認,從而起到約束和考評基金經理投資行為和投資業績的作用,進一步減少投資上的風格漂移。
焦冰認為,未來業內應披露業績比較基準的選擇邏輯以及偏離原因。同時,他預計,未來更多基金或采用“Smart Beta(聰明貝塔)”指數作為衡量業績的標尺,比如中證A500指數或某些行業主題指數,以更貼合投資策略,并平滑超額收益的曲線。
未來,追求明星基金經理及短期“出圈”產品的情況有望淡化。中庚基金認為,規范基金經理投資行為,將提高投資者找到長期績優基金的可能性。在產品發行上,未來基金公司將更加貼近業績比較基準。同時,公司將對標《方案》的要求,優化基金經理考核方案,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
行業變革:優化投資與產品生態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在業績比較基準上的引導性改革,將對公募行業的投研及產品生態產生較大影響。
最直觀感受到變化的或是基金經理。改革之后,其考核壓力會加大,而且投資方法論也可能面臨調整,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將被進一步強化。
焦冰預測,未來基金經理會降低行業投資的集中度,以避免因單一板塊波動導致業績大幅偏離基準。同時,在行業研究和個股挖掘方面,也對基金經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基金經理須同時具備業績基準的跟蹤能力和超額收益的創造能力。
從產品變化的層面來看,焦冰認為,在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約束作用后,基金會更嚴格地匹配業績比較基準,因此主動管理的空間或被壓縮,不排除投資同質化的可能。隨著基金投資范圍與策略變得更為透明,ETF等被動型基金和風格穩定的主動管理型基金可能會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