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這或許正是當下間諜活動的真實寫照,也讓人明白了董明珠那句“不用海歸”的分量,并非無中生有。
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國際局勢就沒消停過,比如中東沖突、朝鮮半島的緊張關系、巴以爭端,還有現在的印巴對峙。
在這其中,美國可能是最能攪局的國家,不管大事小事都喜歡插一手,制造不少話題。
這么做的目的不外乎是彰顯自己的“霸權”地位和“領導者”形象,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也讓美國感到了壓力。
這一點在前段時間的“國際貿易戰”中就能看出來,我們并不害怕美國反復加征關稅,反而選擇奉陪到底。
到目前為止,在關稅問題上美國似乎有所松口,但他們對我們的警惕心理卻始終沒有改變,畢竟他們在我國安插了不少間諜。
原本以為經過我國的嚴厲打擊,這些間諜會被一網打盡,沒想到他們的手段越來越隱蔽,花樣層出不窮。
不像過去那種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特工形象,如今的間諜可能就隱藏在我們身邊,看起來再普通不過。
以每個國家都極為重視的軍事領域為例,那些國外勢力盯上的不僅是軍事基地,還包括新型武器裝備。
前幾天央視曝光的主播趙某案件就讓人觸目驚心,他每天對著軍事機場拍攝視頻,起初還以為只是個軍事愛好者,誰知道背后另有隱情。
根據官方媒體披露的信息,這位主播趙某住在軍事機場附近,從小對軍事感興趣,這本無可厚非,但他為了吸引關注,竟然把軍事機場當作直播素材。
在普通人看來,這可能只是一個軍事發燒友的行為,但在境外勢力眼中,這就是竊取機密的機會。
趙某剛開播不久就迅速走紅,每天對著機場拍攝戰斗機起降,還能說出一堆專業術語,粉絲數量節節攀升。
正當趙某沉浸在賺錢的喜悅中時,他的內容開始枯竭,這時一個自稱科研機構的“熱心粉絲”出現了,不僅送設備還給錢。
趙某一開始還以為遇到了貴人,哪知道這是圈套,設備里藏著微型發射器。
要不是國家安全機關及時發現,后果不堪設想,現場繳獲的設備和詳細的“直播腳本”成了鐵證。
經濟領域同樣暗流涌動,虛擬貨幣、金融安全等問題成為新的戰場。王某是一名醫療器械銷售員,就被所謂的“自由幣”引入了反華組織的陷阱。
很多從事這一行的人都知道,早些年醫療行業利潤豐厚,許多醫藥代表和醫療器械銷售人員收入頗豐。
王某也不例外,但他并不滿足,偶然刷到一個境外反華組織賬號,對方自稱“民主自由聯盟”,經常發布詆毀國家的視頻。
正常人看到這種內容應該舉報,可王某卻被吸引住了,還相信了他們所謂“自由幣”投資能翻倍的謊言。
最終經不住誘惑,王某拿出一萬美元購買了他們的虛擬貨幣,直接構成了資助反華組織的違法事實。
最后國家安全機關通過監測異常資金流向發現了問題,王某也因此付出了代價。
說實話,打著投資幌子的騙局現在太多了,一個天天抹黑咱們國家的組織,怎么可能真心讓你賺錢。
輿論領域更是重災區,互聯網發達的時代,一條消息可以迅速發酵,如果傳播虛假信息,信息戰就會愈演愈烈。
大學生沈某的案例就很典型,一個好好的學生,因為喜歡追熱點,差點成了境外勢力的傳聲筒。
據央媒報道,沈某是一名在校大學生,覺得國內新聞“看膩了”,非要翻墻去看“新鮮事”。
這種行為本身就違法,更糟糕的是,沈某不知怎么點進了反華網站,不但自己瀏覽,還到處轉發。
這些反華網站的文章極具迷惑性,核心目的就是抹黑中國文化,涉世未深的沈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這件事看似不大,但如果任由錯誤觀點傳播開來,后果不堪設想,畢竟互聯網的傳播速度太快了。
原本以為央視報道這三個案例后,足以引起大家警惕,沒想到第二天國安部又發布了一則公告。
高某校的一名青年學者李某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認識了一位外國學者,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對方自稱在多家頂級期刊有“特殊門路”,這話讓李某心動不已。
恰好李某手上有個產學研項目,掌握著不少企業數據,他一心想著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便主動給這位學者發郵件,特別強調了自己能接觸到的數據資源。
見對方上鉤,外國學者很快回復,表示有意合作,但提出需要李某提供合作企業的特定數據。
聽到這話,李某覺得有戲,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但等到真正收集數據時才發現事情不簡單。
原來這些數據都是企業的機密信息,涉及國家重要領域,公司明確規定絕對不能外泄。李某將情況告知對方,對方卻仍不死心。
為了那點虛榮心,李某決定鋌而走險,讓自己的學生王某去那家企業實習,暗地里指使王某按對方要求偷偷搜集敏感數據。
幸好國家安全機關發現得早,立即聯合學校和企業采取行動,阻止了李某和王某向境外輸送機密數據的行為,避免了一場潛在的泄密危機。
這哪里是什么學術交流,分明是借發論文之名竊取數據,如果不是及時發現,后果真是難以想象,那位外國學者的身份也被曝光,原來是境外非政府組織成員。
可以說,這些間諜手段也在與時俱進,社交媒體、高科技設備、數據竊取技術,一個比一個先進。
最可怕的是這些行為非常隱蔽,表面上看都是正常活動,估計誰也不會想到直播也能成為竊密工具。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希望這些案例能給我們敲響警鐘,生在紅旗下,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切勿做出危害國家利益的事情!
信息來源:
為發期刊,高校學者偷販涉密敏感數據!國安部披露間諜案細節——央視新聞2025-05-11 07:23:27
看似微不足道 別讓這些“小事”成威脅國家安全的“突破口”——2025-05-10 08:11·央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