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這幾年AI大火,助推AI芯片坐上了火箭。而英偉達作為全球最強的AI芯片廠商,自然是大賺特賺,一度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芯片。
數據顯示,英偉達的AI芯片,拿下了95%的數據中心市場。
但在中國市場,因為美國的禁令,情況有一點不一樣,因為英偉達只有其閹割了又閹割的H20銷售,其它的無法賣。
所以國內一直在不斷的進行國產替代,采用國產AI芯片,來替代英偉達的芯片。
不過大家也清楚,英偉達厲害的不僅僅是芯片,還有其CUDA生態,畢竟按照機構的說法,全球90%的AI大模型,幾乎都是在CUDA生態下訓練出來的,換芯片容易,換生態難。
就像你在windows下用寫的好好的APP,突然要你重新寫一個APP,到linux下去用,誰愿意這么干啊,誰又能保證寫出來的,一樣在linux下好用?
所以,要想替代AI,除了芯片好,還要有生態。
而華為,為了替代英偉達的AI芯片,不僅推出了昇騰系列芯片,還有CANN生態,CANN是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ural Networks的簡稱,它對標的就是英偉達的CUDA。
于2018年發布,到如今已經是7年時間了,CANN向上支持多種AI框架,向下服務AI處理器與編程,這幾年發展的非???。
而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中國移動集采的2025-2026年AI通用計算設備(推理型),發現這次華為CANN生態大獲全勝,可以說是完勝了英偉達的CUDA生態。
數據顯示,中移動這次集采AI設備,涵蓋了類CUDA生態和華為CANN生態,標包6個,一共集采7058臺設備,其中華為CANN生態設備為5000臺,占比高達70.8%,而類CUDA生態的設備為2058,占比為29.3%,明顯是華為大贏特贏了。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這次集采是華為贏了,但華為CANN與CUDA相比,不管是在市場份額,還是綜合能力上,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所以接下來,華為還需要繼續努力,在昇騰芯片上要努力追趕英偉達,要CANN生態上也是如此,畢竟未來華為和英偉達在,在AI芯片上必有一戰的,所以CANN與CUDA也有一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